他对嫡亲叔父徐成躬身一礼,又对公孙超行礼。
众人惊讶,然后肃然起敬。公孙超看着一脸平静的徐荣,内心感慨,也有明悟。或许,这就是徐荣成功的原因?换成他,肯定不会这么镇定的。
“说的好。荣儿你现在是边疆大臣,就该心在王事。你放心,我会好好祭扫兄长坟墓的。”徐成是个豪爽的人,笑着说道。
众人也都点头。
片刻后。徐荣与公孙超,能派上用场的邦国豪强、游侠人物进入县城,来到了公孙超的宅邸大堂坐下。
屏风被侍者搬了进来,地图挂上。
公孙超知道徐荣心意,单刀直入道:“听闻大将军攻灭公孙瓒,让乌桓臣服。高句丽国上下都是惊悚,但还耐得住。毕竟高句丽寒冷,是不毛之地。”
他冷笑一声,说道:“但当高句丽国人听说徐将军、鲜于将军提马步军四万翻越燕山,就坐不住了。现在他们已经紧急撤离了边境许多小城、村庄的人口,集中到一些大城。征召兵马,修葺武备,积极备战。请看地图。”
徐荣抬头看向地图。
高句丽实力强劲,人口数百万。但是疆域也极广,比整个幽州都大。这几百万人口,散布在这么大的疆域中,就是个地广人稀了。
但没办法。高句丽虽然生产力已经很先进了,与大汉朝差不多。但是天寒地冻,环境恶劣,养不了更多的人口。
现在高句丽国人为了避免被徐荣逐步蚕食,把小城、村庄的人口,集中在了大城。
有古名城、平愿城、上劲城、国内城。其中国内城,就是高句丽的都城。其他城池,都位于高句丽都城与辽东郡之间。
高句丽人的想法已经很明显了。依托重城,节节抵抗。只要战争迁延日久,汉军久攻不下。
耗费粮草不计其数,就会退走。
如果汉军长驱直入,直接进攻都城国内城。那么沿途的重要城池,就是钉子。扎根在粮路上,对汉军的粮路袭扰。让汉军无法全力进攻国内城。
公孙超虽然在战略上轻视高句丽人,但战术上却无比重视,收起冷笑,露出郑重之色,转头对徐荣说道:“将军。高句丽实力强大,又从汉朝学习了兵法,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