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林惠杰学东西这段时间,孙振鹏又反复看了很多次照片,随着归藏易法的精进,他更加确定那一排绵延高地之下必有古墓。
尽管并不能完全确定孙振鹏的推测正确,但出行前一周,老鱼还是提前准备足了这次下墓需要用的东西。
一旦定位准确,也省得临时抱佛脚,无头苍蝇似的四处购买装备。
不论是余家屯的象形墓,还是猪笼寨的丹炉墓,奇异的结构与之前老鱼所学所历区别极大,安全起见,老鱼连绳梯都买好了。
护目镜,长续航半盔灯,更为精密的防毒面具,不光可以通过侧翼探出的指示灯随时确定空气质量,还配备了快速接头,可以随时连接便携式氧气瓶。
更为轻薄的防割手套,正儿八经的高强度工兵铲,袖珍对讲机上还带着定位雷达,可以定位匹配后的其他设备。
尤其是电棍,不光换了加长款,放电端口处还配备的丝扣套件,一截十多公分长的三棱刺。
余晖和孙振鹏也只是听老鱼说东西全都准备好了,但掀开后备箱的那一刻,他们也没想到老鱼能准备的如此妥当。
孙振鹏眼都看直了:
“这次绝对稳。”
老鱼则回了句:
“生死攸关的大事,不稳可不行,下午轻装上阵,只带洛阳铲和简易工具,先探明白再说。”
三人吃饱喝足,先是找了个宾馆,安顿好一切,整了辆电动三轮车,再次换成农人打扮,扛着锄头铁锹大镰刀,直奔田坳村。
按照孙振鹏指引,三人顺着岔道拐进了近两米多宽的土路。
在一处岔口再次拐弯的时候,土路明显变窄了,原本光秃秃的路面上出现了零零星星的杂草。
可以看出这条路之前比现在要宽的多,或许随着走的人越来越少,也没有车轮碾压,路边的杂草已经开始往中间缓缓推进生长。
再往前走,土路几乎要被杂草吞没。
“没事儿,还能骑,你看两边的小树没,那是原本的路宽,大胆骑就是。”
孙振鹏继续指挥,老鱼也听劝,直到三个人连人带车歪进沟里,手中的电门都没松开。
车轮一顿空转,孙振鹏爬起来吐了口草叶子:
“杨师傅,别拧了。”
老鱼缓缓爬起来,没好气道:
“不是我拧的,电门卡那了。”
说着注意到了躺在离两人稍远些的草丛里,身上还横着根拇指粗树枝的余晖,诧异道:
“你怎么上那去了?”
余晖无奈叹口气:
“车子一歪,我寻思跳下来,顺手抓住了树杈,结果树杈断了。”
老鱼气笑了:
“行,你这身手确实敏捷了不少。”
孙振鹏不甘示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