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折腾这一圈,也是收获满满,不提一些小的暗箱操作得到的小钱钱,上不得台面,价值最高的是丁一那个电话本,记录了差不多几十个电话号码。
不要小看这个电话本,工作本来就是经验,资历和人脉的不断积累,这个年代有几个能打电话的人际关系那就很了不得了,电话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单位的集体电话,公用电话和私人电话特别少。
私人打个电话还得跑去邮局,费用还贼高,像秦淮茹嫁到贾家后,给村里打个电话的花费比坐车回去一趟都贵。
所以丁一这一本的社会关系,都是有社会地位和资历的,起码是个小负责人。
即使到了现代,你手机存储的电话,qq微信群,微博朋友圈之类的,都是你社交属性的最直观体现。
改开以后,私人座机兴起,作者家里就安了一部,老父亲花了5000多,那时候的5000真是钱啊,结果十天半个月都不带响铃的,纯粹就是装逼用,后来作者学会了打语音台,玛德月底电话费干了1000多,挨了顿胖揍,都是血泪史啊。
丁一能使用的上的电话还是有不少的,宣传科的内线,厂办的总机他都不用请示就能直接用,谁让他外联的业务多呢,李主任特批的。
街道的电话也可以用。
另外就是老丈人家的电话,不过丁一是从来不用,也不往老丈人家里打,因为是部队的专线,丁一在这方面一向是小心再小心。
除了这些人际关系,丁一还收到了一堆不记名的条子,都是各个驻京办给的,不记名不限时,凭条领取各种土特产和物资,认条不认人。
这就是各个驻京办拉关系的手段,避免了很多麻烦,这种手段很隐蔽,基本上查不出来,很受一些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