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瑚图里她会带走,荣妃在安华殿潜心烧香祈福绣经幡,已然大彻大悟,想通了许多,绝不会再掺和晚辈的事儿(实则是没了掺和的精力,知晓胤祉被户部为难后,荣妃后怕不已,忏悔个不停);
二是她大概率是要在蒙古终老的,嘉瑗嫁给布琳,只要小两口日子和睦即可,她和额驸是极其看好嘉瑗的,绝对当亲女儿般护着;
三是布琳才十六,不着急成婚,先立业再成家也是可以的,宣妃娘娘要是担忧人不好,那就请宣妃亲自调教布琳。
左右布琳也是要留京当差的,需要一位长辈提点照看,想必亲自调教出来的,宣妃娘娘总归是能放心的。
太后常年礼佛,脾性也带着几分温敦,见荣宪言语诚恳、神态温和,又把姿态放到最低,忍不住叹了口气,问道:“你就这般想布琳尚主?”
“玛嬷,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蒙古如今的情况,您比孙女清楚,只有留在京城,只有攀附皇家,布琳将来才能万事无忧。”
荣宪含泪道,说着,眼圈一红,露出一脸虔诚又坚毅的模样,磕了个头,“皇玛嬷,孙女抚蒙,为的是大清和蒙古和睦,布琳留京,也是维系大清和巴林部。”
自端静一手引导的清蒙军成立,蒙古部落日日惶恐,除了一个劲儿地向大清表忠心,就是背后腹诽不已,巴林部和大清关系紧密,但也挡不住内里有人闲话不断。
额驸和她这般为布琳筹谋,私心是为了儿子,可也是有公心的——
布琳和皇室格格的婚事一成,巴林部内人心再如何浮动,也只能对大清一从到底;
且额驸乌尔衮彻底掌控巴林部的底气又多了一分,对巴林部完全内附大清是极其有利。
太后叹道:“你能想的这般通透就好,哀家应你所求,嘉瑗的婚事哀家还是能说上话的,但终究嘉瑗是老四的孩子,你得和老四家的通气,宣妃哪儿,你也得走一趟。”
荣宪大喜过望,当即抹了泪叩头谢恩,“孙女谢皇玛嬷恩典,谢皇玛嬷体谅。”
暗自斟酌了一下腹稿,转而又聊起了三弟妹和四弟妹,“不瞒皇玛嬷,四弟妹那儿,孙女已经托三弟妹替布琳美言了。”
太后眉眼弯弯,激动道:“老三家的,和老四家的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