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死气沉沉、循规蹈矩,那么这个国家真的是没救了。”
徐光启微微颔首,缓缓说道。
“陛下的言辞,每每都独具匠心,令人不禁感到精神振奋、神清气爽。
正如古人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陛下实乃拥有大智慧之人啊!
国家的确急需少年人的锐气,现今朝堂之上,暮气沉沉,各方势力相互牵制,真正想要踏实行事之人,却往往如同陷入泥沼一般,难以自拔。
长此以往,他们也只能随波逐流,逐渐变得浑浑噩噩。
这方以智虽说有些狂妄,但他确实有足够的资本如此张狂。
陛下所宠溺的那些从各地选拔而来的年轻武将,如今担任大内侍卫的诸如曹变蛟、吴三桂、孔有德等人,甚至连一门课业的中等成绩都无法取得。
然而,这个方以智却是数学、物理、化学、军事学、经济学、天文学以及农学等诸多学科样样精通,每一门都是优等生,可谓是内书堂科学院中的顶尖人才啊!
方以智比之臣的关门大弟子孙元化,更有天分也更全面。”
崇祯听得双眼发亮,心中暗喜不已。
一直以来,他最为担忧的便是徐光启年事渐高,后继无人。
而宋应星、王徵、李之藻等人,要么与徐光启年龄相仿,要么另有重任在身。
至于那位最为出色的大弟子孙元化,则明显存在偏科问题,虽然对火器颇有研究,但其过于热衷官场,性格亦有瑕疵。
因此,要想完全继承徐光启的学术精髓,孙元化并非最佳人选。
如今,终于出现了一个理想的人选——方以智!
若能好生栽培,假以时日,方以智必将成为新一代科学院院长,继续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崇祯越想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明科学界的繁荣景象,世界文明的灯塔必须矗立在东方。
他决定亲自关注方以智的成长,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想到这里,崇祯却是想起来徐光启刚才的话里,提到的自己宠溺的年轻武将,似乎对崇祯皇帝过分偏袒维护武将并不是很感冒。
文臣就是文臣,即使徐光启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也落不了随时随地给武将们上眼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