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正当孙洪兴正在进行日常清洁之时,室友张航已经悄悄为他准备好了当天的早餐:一锅小米粥、一颗白面馒头、一小份腌渍的蔬菜以及半个腌鸭蛋。“洪兴,早餐我已经放置在桌上,请慢用。”
听到“行”的应答后,张航了解到今天他不会随孙洪兴一同外出游玩的讯息,于是便在孙洪兴吃毕后帮助收拾了用具,随即离屋。整个早上,除了一边专心于书籍的研究,他接待了几位求医问诊的朋友,从中获得一元现金和两斤小麦粉作为酬劳。
不同于上学的日子,假期时的他已经完全在家办公模式中,工作效率显着高于平日——每日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他就能够连续诊治患者长达数小时乃至整天,甚至有时候能够收入三至四块硬币的收益。
除此之外,记录每一个诊治病例的习惯使得孙洪兴拥有了宝贵的积累与成长空间。每当看完病人,他会立即整理并书写下相应的病例报告,既用于复审自己的工作内容是否到位、是否有漏查,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实践经验。
比如,针对同一种病症,哪份方案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对比个人开具处方与文献中推荐的处方来进行推理,以寻求最佳疗法的方向与方式。
虽然阅读医学相关文献已成多年惯例,但毕竟还未得到真正的中医导师指导及传授,积累自己的行医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他也确实不假思索的付诸实践,也没有任何投机取巧之道可用。
午后时分,李军以及张航一道前来探望。李军特地为孙洪兴带上了一份单位餐厅准备的工作餐。“这玩意不要丢了,如果真掉了还得要赔偿呢。”他交给孙洪兴一个小型证件簿——日后类似的纸质凭证,在五十年后便成为了与私家车辆所有权关联的小型证明。
对于这个建议,孙洪兴倒是无所谓的表情,即使必须进行替换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掉了自然就会有人负责弥补,对他而言不过是姐夫的责任范畴,不必挂心于此。
观察到孙洪兴对之前提到的问题并未听进脑海,李军并没有再次重复解释的打算,因为这种态度的孙洪兴中,听不进去也是常情,只是妥善安顿了他的车辆,顺手将其钥匙转予孙洪兴头。接着推着他妻子的车辆,他准备返回家中,顺便告诉另一人:“你们俩快点吃饭吧,餐菜准备的足够,可是馒头大概不太足数,航子你跑一趟家里,我这边就先不去了。将燕的交通工具交过去就好了。”
"二十九岁,小杰哥,你不吃吗?"张航仍显得有些不安,他是来拜访新自行车,并非想要蹭一顿。在这个年龄阶段,并不是所有人为了一辆车都会如此淡定;至少,迄今为止,他对车辆有着非比寻常的情感。 "你们俩先吃吧,我到燕子单位那边去吃。走了哦。"
当李军离开后,孙洪兴招呼张航快速进食,"吃完后,你请张妈帮我做个座椅垫绑在后面。查查家里有没有些旧衣料让她拆一下。" “绑个椅子垫干嘛?”张航还是不懂。
孙洪兴不耐烦地打在他头上,回答:"笨问题。当然是坐着骑行。”她习惯性的行为使整个氛围变得有些俏皮。
"谁坐?"张航没有任何反应,他已经习惯于被她这样对待了。 "我坐。”
"你不是骑车的吗?”张航不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