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下了好几日的大雪,终于停了。
即便如此,除去上工的人和街头做买卖的,会在这个大冷冬天出门外,其他的百姓大多会窝在家中,勒紧裤腰带。
不舍得花钱盘火炕的人家,则会挑着一捆柴,去村里边儿盘了火炕的邻居家蹭一蹭温暖。
东家送一捧柴,西家送几块炭,就足够一天烧火炕用了。
因此,主人家也没有赶人,只不过那最温暖最热乎的地方,当然就归主人家!
在云州长角街,最受欢迎的就是耿大娘家。
耿大娘日子过得风红红火火,为人也就大方许多。
左邻右舍时常来她家蹭暖火炕,她也不曾多说一句,反而给众人提供热水。
就连王老婆子,家里盘起的火炕用来种植绿棚菜,她却带着儿媳和孙子来耿家蹭火炕。
这样的行事,自然是经不起街坊们的讲究。
但王老婆直接充耳不闻,耿大娘看着一家老小可怜,也没拒绝他们。
“你倒是菩萨心肠。”黄老婆子喟叹。
耿大娘十指翻飞,准备四郎编毛衣。
京都不及云州寒冷,也没人会盘火炕的手艺,耿四郎只能靠着衣物硬扛过冬。
所以毛衣,手套,袜套在京都的销售极其红火。
但是耿四郎节俭的日子过惯了,身上穿的一件毛衣还是百川书院给发的。
谁家儿子谁心疼。
耿大娘得知这事之后,就决定趁着罐头厂的活计不忙,赶紧给儿子多织几件毛衣,托人送过去!
“他们苦惯了,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好日子过得长长久久,他们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耿大娘皱着眉头,好似面对什么困难的选择一样。
一旁的耿老汉接过毛衣针:“你又漏针了,还是让我来吧。总不好让儿子穿着一个个窟窿眼儿的毛衣出去见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