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边说边走,出门时天开又跟守门人打了个招呼。从卖肉的那里买了两斤多肉,一斤十一文,一共付了二十六文。
但见路边的摊子又多了十几个,有卖菜的、卖笋的、卖蕨菜的、卖枞菌的、卖成捆的用于给黄瓜豆角搭架的苦竹竿的,也有卖鼠麹草团的和炸油粑粑的。逛的人也多了。便跟卖肉的道了别,找到自己的摊子,看了一眼摆在前面的两个箩,估算了下大约一共卖了二箩多了。
叫尧寿把剩下的杨梅倒在两个箩里,空的两个叠在一起放到后面去。让两个儿子守摊,自己踱步到处走走看看,问问价,到牙行去看看行情。
太阳悬在头顶稍偏西时,行人日稀。三人就着水吃了冷高粱团子,盘算着卖多一会就回程。
天开把钱袋子打开,数起钱来。一大串钱按一千文小平钱算,可换银子一两(注二),不过平常为了方便使用都是一百文一串。
数了下一共得了四百四十六文小平钱,尚不到半两银子。钱的颜色不一,大小不一,厚薄不一,新旧不一。当二钱都没有,更何况当五当十。当下一百枚一串地用细麻线串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卖了几笔,眼看时辰到了申牌时分,三人看了还有小半箩大约十七八斤或红或绿或带伤的果子,想着自己拿回去晒了放着泡水喝或者做杨梅干、杨梅酒也不错,回去还要将近一个时辰,才收拾回程。
酉时中刻三人看到高坡上的三棵古老的叽里咕树(活木老,即木荷),加快脚步,进入北门。三人都急着去茅屎(即茅厕)解内急。为了不使肥水流入外人田,三人轮流使用自家的茅坑。
过后天开又挨家挨户送了些杨梅才回家。一到家,喝了水,把钱袋子里的钱放进装钱的小篓子里。还没歇口气,就去稻草垛上拿了把草回来准备编草兜。明天自然还要摘果子到午田市,那里有个午田铺,村子也有几十户人家,卡在去永明广西的官道上,总之这段时间肯定是不得闲的。
好在秧已经插完,现在的秧苗也不需要太多水,家里留下一个男人照管就够了。冬麦本来就种得不多,现已收完,老婆子一个人就可以收尾。因三四月里多雨,小麦长得并不太好,那天二儿子割回来的他也看了,黑色穗和麦粒可不少,少不得要花时间挑的。
菜籽呢,都早已割完了晒着,一个人慢慢捶着也可将籽打出来。至于锄地、拔草这些都是轻活,不碍事。
张氏还在小屋子里织布。原来因为房子灶台挨着堂屋,又没有隔断,担心烧火的灰落在布上,所以织布是在斜对面的那座小房子里进行的。
那里还是养蚕的场所。春蚕早已下树,连丝都缫完了,只是比较少还没有织。若是养蚕时,则不得不搬回屋里来,织布声会妨碍蚕虫进食和休息。
黄氏热了高粱米团子,切了块肉拌蒜苗酸豆角炒了,洗了一碗剩下的杨梅,再加上热了的冷稀饭,便是这一家的夜饭。
剩下的肉她洗了切成片,用盐酱腌了。从罐子里舀了点米粉,碾了点花椒姜蒜,混在一起,沾在腌好的肉上。又取了个大的竹罩子,上面铺点稻草,把肉整齐地码上,在热灰上加了点油茶壳,就着热气,慢慢地熏夫子肉。昨天的那半只野兔也一起放在上面熏。
两个儿子照旧编草兜,其间禹寿建议不如直接去街上(即州城),那里住的人多,买的人自然多,比午田市说不定要好,价也会高点,更何况还可把已晾干的药材、皮子,织好的布匹,一起拿去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