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她开始侃侃而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念完,向呆若木鸡的圆脸伸出手道:“拿来!”
圆脸呆呆地把银块放在她手心上,一脸牙疼的表情,半晌咬牙切齿地说:“没想到你还真会背。”
“那是当然,我可是会跟弟弟比赛的,哪个输了哪个扫地。”她得意地拿了来,还用手将银块抛起来掂了掂。二钱还是有些轻,自己根本掂不出来。
一直旁观的那个圆长脸扑哧笑了出来,拍了拍圆脸肩:“看吧,书读得不好,连个小丫头都比不过。”
“这事可不能告诉家父。”那个圆脸苦着脸拉着圆长脸的袖子,“要是他听说我连个乡下丫头都比不过,会打我二十板子的。”
倩倩也忍不住笑:“我觉得你这个同窗八成是不会告诉令尊的。”毕竟拿了人家的手软,还是二钱银子呢,大手笔呀。
“你怎知他不会告诉家父?”圆脸脸色稍霁。
她咳嗽了一下道:“古人云……”见那两个人四个眼睛盯着她,等着说出个什么古人云。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什么合适的,只得慢条斯理地说:“你想呀,他连你吃月饼背书的事都没告诉师长,想必是个光风霁月的至诚君子,大可不必担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却见圆脸的脸上露出极为复杂微妙的神色,心里一怔,说错话了?立马纠正:“若有何不敬之处,请谅解。”说完行了个叉手礼,转头便走。
“小娘子,请等一下!”后面的一个叫道。
她停下来,转头问:“还有何事?”
“没别的事,就是问下小娘子去哪里呢?” 圆长脸问。
“喔,奴要去买点纸墨,顺便看下有没有能买的书。”既然别人以礼相待,自己也不能无礼不是?
“城里的那个店价钱高了点,不如去观音庵斜对面的那个看下。” 圆长脸建议,“我们正好要去那边,顺路带你去吧。”
倩倩只好在后面跟着。前面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很快到了观音庵。没想到观音庵门口有卖月饼的,拳头大的一个带素馅的只要一文。
倩倩拿了十四文买了所有馅的共十四个,告诉卖饼的:“十个包一包,剩下的两个一包。”
等包好后,双手捧着两个一包的分别送给二人:“赢了你们的钱,这点月饼不成敬意,请收下。”
圆脸的故意板着脸:“这还差不多。”收下了,对她说:“就是对面那家,你跟我们来。”
三人穿过泥路直到那家店前。是个小小的铺面,上面挂着黑漆的“持静斋”的匾,柜上排列着纸笔墨砚,后面是一柜书。
店主似乎跟这两人很熟悉,点着头招呼:“两个官人要些什么?”
“连七纸两刀,竹纸四刀。”圆脸道,转头问倩倩,“小娘子要什么,尽可告诉店主,让他帮找。”
倩倩喔了声,行了个叉手礼方回:“要二刀楮纸,另外,有养蚕的书么?”
另外两个又转过头来看她,看得她莫名其妙:“有什么奇怪的,难道你们家不养蚕?”
“你养蚕还要看专门的蚕书?”
“那当然,听老人家讲江南那边有许多专门家养蚕的书,怎么缫丝,怎么织布都有咧。蚕养得好,吐的丝就多。”倩倩解释。
“有一本粗印放了蛮久的《养蚕经》,一本二分银。”店主想了会道。
“一起拿了。”倩倩手一挥。
店主算好了价钱,一共是一钱二分,正好可以把那小块银剪了,还剩下九分二厘。店主那里还有多的,补了她二文钱,还另送了六张纸。
倩倩将书纸饼一齐放在背篓里,似乎听到天开在叫自己,赶忙跟两个书生说了声:“我公公在喊我呢,先走了。”道了别,噔噔噔跑远去了。
店主笑着说:“这个女仔,背个大背篓还跑得这样快。”另外两人笑了笑,也会了钞离开了。
注一:根据乾隆《南汇县志》载“标布俗称大布,较小布略阔,十六尺为平梢,二十尺为套段。”可知,把纳官布截取尺为一段, 可供中等身材的人缝制棉衣一套, 故称套段。
儿童为成人的一半。这里主角为十一岁,就按成人的六成计算,一件上衣用布大概在一平方米,所以宽幅9寸的布在10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