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译机翻译过来是:
“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以40万大军攻打汉朝,大败汉将,围攻汉王高帝。
冒顿单于接受了高帝王的妥协和友谊。
公元前198年,匈奴与汉国签订《和约》。两国以长城为界,承认两国实力平等,汉国同意每年向匈奴进贡大量贡品。
匈奴与汉国签订的《和约》,从公元前198年到公元前133年,长达60多年。根据条约,汉朝向匈奴进贡。
汉人不喜,惧匈奴之强。但这一政策,在汉代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1-前87年)发生了变化。
汉国拒绝遵守《和约》,从公元前133年开始,汉朝转而对匈奴采取战争政策。
正因为如此,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从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90年,持续了大约40年的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汉国征服了部分匈奴土地,但损失惨重,陷入了财政和经济危机。
据研究人员估计,汉武帝一共向匈奴派遣了120万骑兵和80万步兵。
1050万人从事后勤工作,整个成本是巨大的。汉武帝还寻求外交手段来击败匈奴。
匈奴人控制了中亚的广大地区,并控制了这些地区通往遥远罗马的贸易路线。
匈奴通过这条路线,与遥远的西方文明国家建立了联系,因此经济强大,贸易独立于汉族,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占据优势。
匈奴人与汉族、中亚、中东、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接触,积极参与文化交流。
意识到这种情况,汉武帝推出了切断匈奴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政策。中国人称之为“斩匈奴右手”之策。
汉人意识到西路的重要性,动用外交、财富和军事力量,努力从匈奴手中夺取这条路线。
公元前121年,甘肃地区的休屠王、浑耶王战败投降汉族。
于是,甘肃的领土被汉人夺去,给匈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从此,汉国与今新疆诸国接壤,并开始了与匈奴长期争夺沿线霸主地位的斗争。
后来的历史学家称这条路为“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