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业银行板块,陆续增设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而摩根士丹利仍然专做投行业务。
从投行历史来看,后来的j.p.摩根投资银行分支比摩根士丹利出现得更晚,因此摩根士丹利被称为“大摩”,j.p.摩根被称为“小摩”。
但j.p.摩根综合实力更强,这种情况,巴伦前世在金融行业的时候,经常听到华夏的业内人士将此戏称为“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
2000年,j.p.摩根公司与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成立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有趣的是,大通银行曾经是洛克菲勒家族财团的金融业务平台,此后又经过几次并购。
在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中,摩根大通不仅经受住了次贷危机的考验,而且趁机低价兼并贝尔斯登……
后面,他们还将兼并破产的华盛顿互惠公司,成为这场金融风暴中的赢家。
2004年,摩根大通的资产总额1.12万亿美元,仅次于花旗集团的1.19万亿美元。
而在巴伦前世,到了2009年,摩根大通的资产突破两万亿美元反超花旗两千亿美元。
其投资银行业务追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华尔街最大承销商。
是的,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中,许多破产的银行和投行,会成为其他“秃鹫”们的食物,但这些“秃鹫”们,对于猎食也会量力而行。
因为并非盲目的扩大规模就能够增加盈利,在此前和之后的大公司并购案中,因为重组失利从而导致破产的事情,也占据不小的比例。
因此巴伦这一次同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这些在次贷危机中依然保留有力量的华尔街资本们会面,目的就是进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并且同他们保持默契,从而避免在“分食”中产生矛盾。
为什么最终是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不只是他们的实力足够,另外也是贝尔斯登的业务更适合摩根大通进行兼并。
如果对方的许多业务都同自己有所重合,那么收购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放在巴伦这里也是一样的,他不可能说将这些在次贷危机中陷入困境的“肥肉”们全部吞下,一方面资金没有那么多,另一方面,这样也会引起其他华尔街巨头的不满,而且令标准渣打银行短期内太过于膨胀,也容易埋下许多隐患。
他同那些其他的资本巨头之间,是需要既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状态,彼此之间保留一定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