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反面例子

丁老三笑道:“大家,咱们村里哪户人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天天吃的不是树根就是烂叶子,可这秦婆子可倒好,和她这儿媳妇还能吃上米呢!”

周围的邻居先是静默了一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随后纷纷低声交谈了起来,稀疏的人群一下子变得躁动,秦婆婆身子都在发冷,她能感到那些原本温和的乡亲看自己和秦七月的眼神都不对劲儿了。

秦婆婆还想反驳两句,秦七月走了出来,把她护在了身后。

秦七月眉眼弯弯,甚是和气,她薄唇轻启:“诸位乡亲,我自幼在村中长大,多受邻里左右的照拂,各位婶婶姨娘都算是我的长辈,各家孩子也全做我的弟弟妹妹,我晓得,如今的世道,哪儿还有一个太平之地?现在村中少无男子,有的婶婶还愿留在村内或是在等叔叔归来,有的婆婆或是年岁大了不愿离家……

“现今村中大家的田都荒了,足有三年未见收成,上头的官也根本不愿管咱们这破落的小村子,如果继续如此,左不过是坐吃山空,等死罢了。”

秦七月的声音温柔恬淡却又异常能让人平静,周围的躁动逐渐平息下来,一双双眼睛都在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七娘无才,但也晓得自力更生的道理,朝廷不管,家无壮汉,难道我们这些女人就撑不起这个家?大家若肯信我,我明日便与大家一道去把咱们的地整治整治,保准明年一定有收成!”

听完她这话,有人喊道:“明年有收成,今年要怎么熬过去?”

秦七月正等着这个问题,她笑道:“诸位乡亲放心,今后只要有我秦七娘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乡亲们饿一口肚子,无论大家愿不愿意和我去整治荒地,或家中无男,孤儿寡母;或孑然一身,孤苦无依,都可在半个时辰后来我秦家领一斤米面。”

围成一团的乡亲们顿时哗然一片,议论纷纷。

一位年迈的老婆婆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满头白发,穿得颇为单薄,但周围的乡亲都主动给她腾了个位置。

秦七月知道这是村长的娘亲冯氏,现在已有七十多岁,村长早些年病死之后,家中的男子都弃村去了他乡,说是要找一份新的活计才能有饭吃,徒留下冯氏和两个幼女。

村中的人都很敬佩冯氏,她原是大家闺秀,读过书认过字,眼界比他们这些泥腿子广得多。

此时冯氏站出来,大家都在等着她发话。

冯氏抬头看着秦七月,像是要透过她的皮看穿她的心,冯氏操着年迈的声音问道:“七娘,你可是在哄骗大家?”

秦七月摇头。

“那你可是真有办法救乡亲们的地?”

秦七月点头。

冯氏紧紧盯着她的双眼,思索了一会儿,须臾,她转过身,对着乡亲们说道:“大家放心,我给七娘作保,你们都且先回去,半个时辰后若符合条件的,都来秦家。”

有了冯氏这话,乡亲们也不再犹豫,纷纷起身要去奔走告知其余人家这个消息。

丁老三没想到情况会变成这样,原本看着柔柔弱弱的秦家寡妇突然能说会道了起来,还要担保能带着乡亲们治好大家的地。

丁老三厚着脸皮凑上去:“秦家娘子,我这瘸子也是一个人孤苦无依,可能领你家的米?”

秦七月冷冷一笑,往冯氏身边靠了靠,没有搭理丁老三,而是半弓着身子,温柔说道:“冯奶奶,您先进我家歇会儿,我去准备些东西可好?”

冯氏点点头,眄了丁老三一眼:“丁老三,你可别犯傻。”

丁老三和县里的三教九流混迹得多,知道冯氏是在警告自己,现在的秦七月那就是平阳村的救命稻草,他要是敢动什么歪主意,平阳村的人就敢要他的命。

丁老三没法,三步两回头,讪讪离开了。

秦七月看都懒得看他,这样的人,等她把村子彻底治好,一定是要打发走的。

她扶着冯氏进了正房,把椅子擦了擦,让冯氏坐上去。

秦婆婆跟在后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个儿媳妇这么有本事。

秦七月转身从柜子中拿出了刚刚的粥,还是热着的。她给冯氏和秦婆婆又新添了一碗,起身道:“冯奶奶,娘,你们先吃着,我去把东西都准备准备。”

秦婆婆眼中都是担忧:“七娘,你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还是我和你一起去?”

秦七月连忙安抚她:“娘,我去去就回,不是很远,你帮我准备好纸笔就好了。”

秦婆婆点头,她家老头认得几个大字,家里面还是有一些旧纸的,虽然没有毛笔,但炭笔也有。

冯氏看着这娘俩打哑谜,只是慢慢喝着热粥,她也有许久没有喝过这么好的粥了,秦家娘子也确实有些本事在的,这样的世道还能找到粮食。

秦婆婆看着秦七月消瘦的背影,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