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主持人的打岔,吕青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毕竟是一场文化盛会,自己作为文化人,和一个歌手吵起来成何体统,有失身份。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吕青来到了书桌前。
看了一下其他人,再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吕青这才提笔开始写。
而在吕青写的同时,其他年轻的学者也开始在自己的书桌前,下笔了。
萧青峰看着其他人笑道:“这些人创作诗词的速度都挺快嘛!”
文彦博看了一眼台上,小声道:“青峰小友有所不知,这些人平日里就喜欢钻研诗词章句,二则“中秋”的主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下的诗篇数不胜数,所以这些人怕是平日里也写了不少中秋佳节的诗作。”
萧青峰知道文彦博这是在安慰自己,避免自己尴尬。
在文彦博的心里萧青峰的确有才,刚刚的序文也的确惊艳,但创作诗词和创作歌词毕竟有所不同。
歌词可以随心所欲,只要通顺即可,没有字数和对仗、格式的要求。
但诗词可不同,诗词有固定的格式、甚至是固定的字数要求,并且诗还要求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
至于词要求就更多了,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要求,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丝毫马虎不得。
所以萧青峰有才不假,但若是没有精研过诗词章句,还真就未必比得过这些人。
两人正说话间,吕青已经写完了。
写完之后,便双手负后,一副傲然的神情。
吕青写完后那副傲然的神情,引起了现场众人的注意。
那些年长的学者们先是微微一愣,随后目光落在吕青的作品上,心中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
一位年长的文化名人捋着胡须,微微点头,心中暗道:这吕青不愧是李逸云的高徒,看这姿态,想必是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且看看他到底写出了怎样的佳作。
另一位学者则在心中揣测:这吕青如此自信满满,莫不是真有惊人之作?若真是如此,那李逸云可真是教导有方,名师出高徒啊。
不一会儿,几位年长的文化学者围拢过来,开始品鉴吕青的诗词。
其中一位赞叹道:“此诗意境清幽,用词精妙,吕贤侄果然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