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好莱坞大家庭

入夜,比弗利山庄依然灯火璀璨。

苏灵溪换上一身剪裁更加利落的小礼服,首次以主人公的身份在新别墅内宴请宾客。

这座摩登现代的豪宅坐落于名人云集的特劳斯代尔庄园,庭院雅致,户型宽敞,占地面积高达8422英尺,绝佳的地理位置能够尽揽比弗利山庄和洛杉矶整个城市的夜色美景——值得一提的是,格蕾塔.米伦、安妮塔.布朗等好莱坞名人也都是特劳斯代尔庄园的住户。

这也是苏灵溪为什么要咬牙花费数千万美元买下这座别墅的原因之一。

在外行人的眼里,好莱坞的大明星们都走在各自发展的独立路线上,但事实其实并非如此:从上世纪初美国娱乐圈初步形成开始,好莱坞就一直是个统一的“大家庭”——又或者说,更像是一个帮派。

对于好莱坞里的每个人来说,不论身份是明星、编剧、导演还是制片人,要想被主流圈子所接纳,第一步就是搬家,最好能从坞外搬进坞内。

因为好莱坞的社交圈是好莱坞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所谓的“和谐大家庭”,始终以非常规的价值观与游戏规则保持着发展运行。

按照苏灵溪的粗浅理解,普通影星都只是摆在明面上的靓丽商品,运作这个帮派的大多是幕后真正有权力的大佬——比如纽约那些犹太艺术财阀,他们之中有前沙俄贵族,还有血统“更高贵”的欧洲王室,又比如硬汉形象出道如今自己开电影公司当老板还做得风生水起的保罗.塞洛克斯。

前者的权力不言而喻,他们的家族曾经有过暗地里统治欧洲经济几百年的历史,还曾是莫斯科上流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底层和中层犹太人受苦的时候,他们始终生活在普通人遥不可及的云端,秘密主导着艺术圈、时尚圈,甚至还有金融圈,并且始终不为大众所知。

至于后者,与其说是野心勃勃的争权者,倒不如说是由时代造就的特殊“人才”。

苏灵溪仔细研究过好莱坞的发展历程,假如没有1967年的电影分级制、民权运动以及女权运动,保罗.塞洛克斯哪怕再有才干,也不可能成功把身份从“商品”转变成好莱坞实际上的资源分配者。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用在这件事上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