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狗日的朱允炆!咱刚死他就违背朕制定下的祖训!竟然还敢削藩!”
一旁的马皇后朱标刘伯温李善长等人也是纷纷说道:
“陛下息怒,龙体为重。”马皇后温言劝慰,眼中却难掩忧虑之色,“建文帝年轻气盛,急于巩固皇权,未能深思熟虑,实乃可惜。但世事如棋,每一步皆有定数,或许这也是大明国运之转折。”
刘伯温轻抚长须,沉吟道:“陛下,削藩之事,虽有其必要性,然操之过急,必生祸端。朱棣王爷起兵,虽有违祖制,却也是被逼无奈,其‘奉天靖难’之名,亦非全然无据。此事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解。”
李善长则更显沉重,他深知这场内战将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创伤:
“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平息内乱,恢复国家安宁。朱棣王爷若能以大局为重,早日归顺,或许还能减少损失,保我大明基业。”
朱元璋闻言,怒气稍敛,但眼中依旧闪烁着不甘与决绝:
“朕的子孙,岂能自相残杀!但事已至此,朕也无可奈何。传令下去,命各地藩王严守疆土,不得擅自起兵,以免局势更加混乱。同时,着人密查朝中是否有奸佞之徒,暗中挑拨离间,定要严惩不贷!”
众人闻言,皆点头应是,各自领命而去。
夜幕下,天幕上的光影继续流转,讲述着朱棣如何智取北平,收服人心,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与建文帝朱允炆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靖难之役。
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大明王朝的命运,也在无数人的手中悄然改变,向着未知的未来前行。
朱元璋望着天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朱棣的胆识与谋略所折服,又为朱允炆的失策与固执感到痛心。
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内战都将给大明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但他更相信,只要大明子民团结一心,定能度过难关,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
与此同时!
大明。
洪武年!
朱棣看着天幕上自己起兵的事迹,也是老脸一红。
“哎哟卧槽!这天幕什么情况!朕这些腌臜事怎么这样公之于众了!丢脸啊!”
朱棣心中虽感尴尬,但面上却故作镇定,他环视四周,
只见殿内群臣或低头沉思,或面露异色,却无人敢出声打扰这份突如其来的“历史回放”。
他轻咳一声,试图缓解气氛,同时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曝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哼,天幕所现,皆是过往云烟。朕今日所站之地,乃是大明之基业,非区区过往所能动摇。”朱棣沉声言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起兵靖难,非为个人私欲,实乃为清除朝中奸佞,还大明一片清明。昔日种种,皆已成过往,今日吾等当着眼未来,共谋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