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失去了文字这个关键要素,那么经过几代人的时间流逝,原本的匈奴人是否还能保持原有的风貌呢?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了文字作为载体,他们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都会逐渐被遗忘或扭曲;无法用文字记录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智慧也难以得到传承和积累;更重要的是,缺少共同的文字,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也会变得模糊甚至消失。
如此一来,匈奴人将不再是过去那个有着鲜明特色和强大凝聚力的族群,而是逐渐分崩离析,融入其他周边民族之中。这样的结果对于贾诩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意味着他成功地消灭了匈奴这个心头大患,为自己以及所属势力赢得了更为稳定和安全的生存空间。然而,对于匈奴人而言,这却是一场灭顶之灾,他们将永远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根源。
至于教员的问题,贾诩是一点都不在意。大汉有太多不如意的寒门子弟。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得以进入官场,恐怕会有无数人抢着来匈奴草原。
南匈奴各部首领清点族群人口,全部记录上户籍,每一个部落设置一名户籍官。匈奴人上至单于,下至奴隶,都需要记录在册。护匈奴中郎将有权随时盘查。若是出现隐瞒不报、欺上瞒下的行为,将进行问责,严重者处决。
太原太守张杨就被火速提拔为护匈奴中郎将,手握生杀大权。
于此同时,为了鼓励民族融合,汉人和匈奴人之间可通婚。匈奴人可以到汉人的城池居住。汉人也能够在匈奴草原定居。当然了,匈奴人要是愿意改汉姓,把自己作为一个汉人,官府也是支持的。
贾诩还要求匈奴每十名成年男子当中就要抽出一人来加入到大汉的军队之中。一切待遇和大汉士兵同等。
这么多的安排,简直就是挖匈奴的根啊。
新任单于噶路查是一点反对的意见都没有。他要是反对,那么贾诩就会换个人来当单于。
如今的匈奴已经非常的凄凉,大量的壮丁被屠杀,妇女和儿童的数量非常多。匈奴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汉军产生任何的威胁。
所以噶路查只能按照贾诩的吩咐去办。
这些政策一经公示,就引起了各部落首领的不满。要是执行这样的措施,不用多久,匈奴人就会被汉人完全同化。且匈奴人的所有情况都会被汉人掌握。
更让匈奴各部首领忌惮的还是抽丁充军的措施。匈奴人要想强大,兵力最为关键。十名成年男子抽出一人,看似不多,却平白无故让匈奴少了十分之一的兵力。匈奴各部首领可不会认为汉人会选择那些老弱来充军。
故而不少匈奴部落首领来到噶路查这里,反对汉人强加给匈奴人的政策。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羌渠的几个儿子。他们在之前的战乱中侥幸活过来,对于噶路查的继位很是不满,暗地里怂恿他人反对噶路查。
然而回应他们反对声的,是噶路查的屠刀。
噶路查已经上了汉人的船,贾诩已经给了他一个承诺。只要他好好干,贾诩保证匈奴单于的位置会一直让噶路查当下去,哪怕噶路查死了,也是由他的子孙来做。
如此重大的承诺,让噶路查全心全意为汉人服务。
处理一些不听话的匈奴人之后,噶路查在南匈奴一家独大。加上并州汉军的支持,没有人能够威胁噶路查的位置。
汉化政策渐渐落实之后,贾诩才带着大军和新抽的几千匈奴壮丁,离开了匈奴草原。
若干年后,在官府后续的加强汉化之后,南匈奴最终完全融入到了汉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