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这次的献礼片和其他的电影不一样,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导演独立指导其中的某一单元故事,目前只确定了一位,陈恺歌,他也是名义上的总导演。”吴景解释道。
陈锦年闻言却嘿嘿一笑。
“不止确定了陈大诗人,应该还有你才对。”
吴景露出苦涩的笑容,陈锦年猜的很对,由于他去年破了影史票房纪录,所以项目首选的导演就是他。
“初选名单是有我,可我分身乏术,不瞒你说,为了给明年70周年庆做准备,我已经接了上影的一部大制作,所以华夏电影发行这边,我实在是接不了,最多在某单元故事中担任主演。”
随后吴景拍了拍陈锦年的肩膀,“所以我向上面推荐了你。”
“可别。”陈锦年推开吴景的手臂,“我的关系都在中影,你让我参与华夏的项目,我不去。”
华夏电影和中影,在事实上是竞争关系。
在03年以前,进口影片市场是中影垄断的,属于躺着挣钱,后来国家成立的华夏电影,和中影在进口片领域竞争。
并且还规定,两家公司每年要投资发行一定数量的国产电影,通过发行国产电影的数量,决定能分到的进口片名额。
这是早些年,很多国产片获得投资的重要渠道。
而京圈靠着北电,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人脉直接垄断投资份额,进而垄断电影行业,这也是北电出明星的说法来源。
当时能拍电影的,除了各地濒临倒闭的制片厂,只有北电的导演能拿到投资,可不只有他们能出明星。
“你少来,你又不是中影的签约导演,还能管到你接戏。”
吴景对陈锦年很了解,到现在为止,他的公司依旧是自家人持股,外界连手都插不进去,更别说左右陈锦年的行为了。
“那我和中影通通气吧。”
陈锦年继续找借口,但吴景摆明了不信。
“好了好了,我实话和你说吧,我不接受拼盘电影,还每人执导一个单元,呸,不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陈锦年嗤之以鼻,他没时间浪费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