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忠之前有跟我提过,我都建议是先等一等。先把开起来的这些铺子理顺了在开新的。”
“最多半个月这边就能理顺了,我跟伟忠请了两个账房先生,都是有经验的那种。两人管着铺子的账,其他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刘哥,您的顾虑我理解,稳扎稳打确实是咱们能走到今天的关键。不过,话说回来,市场如战场,时机稍纵即逝。咱们这些铺子虽然都在本地站稳了脚跟,但眼下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其他县城、府城的市场潜力巨大,今年停战协议签订后,明年肯定是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国力的开始。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
“至于您说的理顺铺子,我完全同意这是基础。不过,我想我们可以并行推进。一边让账房先生们紧锣密鼓地梳理账目,优化管理流程,确保现有店铺的高效运营;另一边,我们可以开始筹备新店铺的选址、装修以及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一旦这边的铺子完全理顺,我们就能无缝衔接,迅速在新的市场铺开阵势。”
“而且,刘哥,我还考虑到了一个长期发展的策略。我们可以尝试与当地的商行或者有影响力的家族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能更快地融入当地市场,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解决一些可能遇到的难题,比如地方保护主义等。”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谨慎的执行。我打算接下来组织邀请伟忠还有几位核心管理人员共同商讨一番,集思广益,确保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既稳健又迅速。”
“刘哥,您觉得这个思路如何?如果可行,我们就立刻行动起来,让咱们的生意如同这春日里的竹笋,一节更比一节高!”
刘父心里乐开了花,他真的是找了好多合作伙伴啊。还得是他眼光独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万山啊,你考虑得周全。确实,我们不能安于现状,错过了扩张的黄金时期。就按你说的办,咱们既要稳固根基,也要放眼未来。这次就交给你来组织,我拭目以待你的计划。”
沈万山听见刘父肯定的答复,看向他的时候,两人相视一笑。
刘父也是有想法有野心的人,两人一拍即合。
“刘哥,那我这边定好时间跟伟忠说,到时候你们一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