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玲叹气:“要是能高考,没准……”
许悠悠把成绩单放桌上,冲贺玲眨了眨眼:“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
这学生现在才小学六年级,等读初中的时候,高考就恢复了,没准到时候她就不是只想着只读个中专了。
不过也得看家里支不支持了。
这年头,乡下读书的女生还是比较少的。
“你的意思是?”
相处三年,贺玲也能听懂许悠悠的话中话了,这会儿她正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许悠悠。
“现在一年比一年好了。”
许悠悠用手沾了沾旁边陶瓷缸里的水,在桌上写了两个字“人才”,才继续道:
“去年这个时候,你有想过今年我们公社会有这么多回城名额吗?一个公社一个名额,还多出来一个给上溪大队那边。”
那个名额是公社专门给上溪大队一个女知青的,据说前年改造药水瓶子用来浇水立了大功,但当时下乡时间不够,公社这边就给她定了一个今年的名额。
原本也给许悠悠苏小糖定了名额的。
但许悠悠没有回城的意思,苏小糖那边家里人又找到工作了,就不需要浪费公社的回城名额了。
贺玲也想明白了。
往年最多也才三个名额,今年突然多了这么多回城名额,上头肯定是有什么动作了。
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
肯定是从学校里来啊!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人不读书识字,又怎么学习那些传承下来的手艺和知识呢?
只靠口传心授吗?
口传心授,短时间内可能还行。但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学会师傅所有本事,也无法保证日后自己教的学生能把自己所有本事都学了去。
最好的办法是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那么,就需要后代读书识字,再根据兴趣或天赋选择性学习。
就像贺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