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苏易的大学生活(中)

残局与格局 西廨七叔 2012 字 3个月前

苏易到刘老师办公室办完手续后回到寝室,有点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拿出一本宋本的《武经七书》。这算是《孙子兵法》的一个版本。

《孙子兵法》可以分为4类:1. 原文;2. 注解;3. 译文;4. 解读。

原文比较好理解,就是《孙子兵法》的13篇内容,共6000多字。主要就包括4个版本:《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孙子》,[日]樱田本《古文孙子》和《孙子兵法》竹简兵书,由于流传年代太久,遗失,损坏,抄写错误等各种原因,四个版本的《孙子兵法》也有一些出入,但是校核和改错这是考古学家的工作,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参与,并且现在经过修正的版本已经非常完整了。

注解主要指古人对《孙子兵法》进行的注释和解读,并不是每句话进行解读,而是对其中一些语句进行解读,比如曹操给《孙子兵法》的注解叫做《孙子略解》,《十一家注孙子》则是集成了包括曹操在内的11人对《孙子兵法》的解读,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集大成, 之前《十一家注孙子》是竖版排版,看起来非常不舒服,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横版《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在最好的版本。

解读指的是对《孙子兵法》的分析和探究,《孙子兵法》讲的是军事原理,即使是翻译成白话文,大家还是不理解,比如兵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理解,所以就需要解读。

翻译指的是将《孙子兵法》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这个有一些文言文基础,

苏易是学渣不假,但苏易并不厌学。

大概是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苏易一次无意在父亲的书柜中找到一本明朝朱熹集注的《四书》,经历过批林批孔时期的苏易,在印象中这是封建文化的糟粕,也许是出于叛逆,也许是出于好奇,苏易把这本书从父亲的书柜里拿到了自己的房间。

而就是这本书,却仿佛碰触到了苏易的兴奋点,从此,苏易便沉湎于这些古籍中。父亲和母亲都是五十年代中文字专业的大学生,家里有不少的古书。《四书》、《古文观止》、《史记》、《二十四史》、《文心雕龙》、《随园诗话》……到后来,苏易甚至连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诗词格律》、《李调元对联佳句》都找出来,或者精读,或者泛读。

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苏易开始记读书笔记。直到后来,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一本《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苏易认真地读了两遍,而仅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苏易就写了整整四本笔记本。

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苏易除了读这些古书,也喜欢上了书法。他认为,如果没有一手好书法,是算不得真正的读书人。

父亲一次无意中发现了苏易的读书笔记,吃惊之余,父亲也有一些欣慰。一直以来,父亲认为苏易只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而看着这些读书笔记,父亲发现苏易不但非常认真地读了这些书,而笔记中的一些见解,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但在那个时代,理工科成为热点,当时在学校流行这么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父亲希望自己的一双儿女,女儿成为一个医生,而儿子则应该成为一个工程师。

于是,父亲认真地和苏易谈了一次,中心思想就是,苏易现在读的那些书,只能算是闲书,而应该把读这些书的精力都放在备考上,毕竟,那才是正道。

然而,苏易却怎么也无法像读古书那样去读课本。最终,苏易高考的时候,在父母的失望中名落孙山。而前一年,苏易的姐姐,以上清华录取线的成绩,第一志愿按父亲的意愿填报了国内顶尖的医科大学。

高考结束后,父亲对苏易当工程师的希望彻底破灭。见苏易喜欢书法,于是,把苏易介绍到了一个省内知名的书法家那里学习书法。而苏易在书法上的兴趣和毅力,到几十年后,都让父亲有些不理解,苏易如果把这样的兴趣和精力分一半在学校的功课上,至少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好在,苏易并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而且,苏易有着比较好的生活习惯,早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苏易被学校选进校武术队,从那时候开始,苏易就一直坚持早起晨练。直到后来,苏易随父亲搬迁到榕市,在市体育馆遇见了洪师傅。在跟洪师傅学了近三年的八卦掌后,洪师傅开始教苏易自由搏击,洪师傅告诉苏易,武术套路是基本功的综合练习,其目的是训练在实战中的体能、技能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洪师傅让苏易参加各种自由搏击比赛,在一次榕市八个区县的自由搏击赛中,苏易九胜一负的成绩获得了亚军。

父亲看到比赛的直播时,竟然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

“Hello.nice to meet you.”开门声随着一句中式英语把苏易从《武经七书》中拉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