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独立团驻地后山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凉意,四周静谧,只有偶尔的虫鸣打破沉寂。
这里本是荒凉的山地,如今却已变成了独立团的仓库区和小型工业区。
月光稀疏地洒在山体上,掩映出山洞之间的轮廓,显得有些神秘。
自从那些华侨义勇军中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加入了独立团,驻地的建设就走上了快车道。
这个时代,南洋当地的移民年轻一代人中,很多人都受过西式教育,家境富裕的他们在接受了基础教育后,很多还额外自费前往欧罗巴的大学进行留学。
其中像张广松这样学习什么古约翰戏剧专业的,终究是少数。
更多的侨民年轻人还是怀着紧跟西方科技,发展自身的宏愿,选择进修的理工类学科。
为了发挥他们的能力,张弛拒绝了这些大学生、高中生学历的高端人才们扛枪上前线的请求。(民国时代高小就算文化人,高中生就算技术员,大学生就能带项目了)
他们在张弛的要求下,将自身所学的先进技术与独立团的实际需要结合,迅速推进了驻地的基础建设。
这些年轻人有张弛提供的从约翰人机场和战备仓库那里白拿的各种发电机和零件,还有系统源源不断提供的廉价油料,很快就让独立团的驻地很快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他在新望萍村后山用炸药和挖掘设备额外挖出了一些大型山洞,用约翰人留下的小机床车床设备建立了简易工业区,开始负责维修武器和铸造迫击炮炮弹。(铸造迫击炮炮弹算是最简单的军工项目,八路在窑洞里都成功做到了)
电气化的普及、工业生产的起步,让这个原本单调的军事基地,逐渐焕发出一种生机。
此刻,张弛走在一条通往仓库区的山间小道上,脚步平稳而有力。
夜晚的寒意袭来,但他的心却如烈火般炙热。
他独自前行,留下了小七和几个警卫在仓库区外警戒。
他今晚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借着亲自检查白明辉刚送回来的战利品的借口,将那些金银吸收进系统。
为了防止被鬼子的侦察机发现,张弛不得不对驻地进行了夜间灯火管制,一切光亮都被很严密的掩盖起来。
然而,山洞中的仓库区和工业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没有灯火管制,白炽灯高悬在洞顶,将整个洞穴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张弛走进9号仓库内,十几口沉重的木箱整齐堆放在角落,这每一口箱子都承载着深山神庙中的一段危险而致命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