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多搞几台大型制氧设备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其实,制氧机的技术并不算太复杂,有时候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新理论,说不定老掉牙的东西也能派上用场。
说干就干,蓬雷立刻从自己的系统里兑换了一台制氧机出来。
拿到制氧机后,他第一时间开始了研究和测试。
这些玩意儿乍一看挺简单,实际上门道可深了去了,拆开看看都能让人头疼半天。
不过,经过一番摸索和拼凑,蓬雷终于把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摸透了,并且成功在戴森球的模拟环境中生成了氧气。
看着试验成功的数据,蓬雷赶紧跑去找李旭汇报情况。
听完蓬雷的讲解后,李旭当场竖起了大拇指:“蓬雷,你还真是个天才!”
“别的不说,这次你的制氧机设计真的做到了极致。
只要按这条路走下去,我们未来完全可以开发更高效的制氧机,彻底淘汰那些老旧型号。”
“要知道,一旦制氧问题解决了,生态循环系统的搭建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毕竟有了氧气就能点火做饭了,不是吗?”
“火!”蓬雷听到这里,仿佛灵感被点燃,眼中瞬间亮了起来,“对啊!我怎么早没想到这一点?李旭,你先忙你的去,给我一个月时间做实验,我一定能把成果拿出来!”
李旭一听,笑得直摇头:“行吧行吧,你这工作狂总算知道停一下了。
正好研究所为了奖励大家的努力,今晚特地准备了一场酒会,要不要去参加?”
“我知道科研任务很重要,但适当的放松也是必要的。
再说,你可是咱们这儿的顶梁柱,万一累垮了,003非得找我麻烦不可。”
蓬雷听罢哈哈一笑:“经你这么一提醒,我才想起来,确实好久没歇过了。”
“话说,咱们研究戴森球已经多久了?”
“差不多半年了吧。”
“半年?怎么感觉时间过得这么快!还真是不知不觉啊……看来我们这段时间全都扑在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