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知道历史上赵氏和魏氏、韩氏联合瓜分了智氏。
那么就是,在智氏被瓜分之前,中行氏已经在晋国被除名了。
楼令并不知道中行氏怎么消失,一番推测认为应该是在家族内斗中被智氏所吞并。
尽管楼令猜测错了过程,推测的结果却是对的。
范氏联合中行氏要消灭赵氏,他们千不该万不该将列国牵扯进了晋国的内战,导致晋君号召众贵族消灭了范氏与中行氏。随后范氏与中行氏遭到了瓜分,中行氏的大部分封地就是被智氏拿去。
获得了中行氏大部分封地的智氏一跃成为晋国内部最强的家族,使得智瑶有横压赵氏、魏氏、韩氏的资本,可惜的是智瑶碰上了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对手,那人便是赵毋恤。
楼令并不知道当前是公元前多少年。
事实上,哪怕是历史学家,不是专门研究某个历史时期,光是听年号的话,真的很难知道是公元前多少年。
智氏被灭发生在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赵氏、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发生在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
楼令所处的年代是在周灵王六年(前566年)。
智氏在哪一年被灭,楼令倒是知道。
因为每一次更换年号都会重新计数的关系,再来就是楼令不知道更换了几任周天子,每一任周天子活了多少年,真的不知道距离智氏被灭多少年。
“智罃之后是智朔,智朔之后是智盈,智盈之后是荀跞,荀跞之后是智申,荀申之后才是智瑶。”楼令从智罃开始算,算到智瑶出生已经过了智氏的五代人。
那么,楼令知道智氏是短命的基因吗?他也不知道。
目前楼令只猜测智朔可能会英年早逝,料定智盈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会成为一家之主了。
历史上,智朔没有成为智氏之主就病逝,到了智盈也是一个短命鬼。
智盈到三十四岁就病逝,导致荀跞以弱冠之年继承家主之位,要是没有中行吴看顾智氏的话,当时的智氏根本保不住卿位。
也是在中行吴时期,荀氏再一次实现大团结,使得在与赵氏、范氏、韩氏、魏氏的竞争中占上风,荀氏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壮大。
现在的楼令只笃定一点,由于智朔身体状况堪忧,导致智罃压根就不敢死。
生老病死这种事情是世间的规律,想死很容易,能够活多久则是全凭天意了。
人的意志力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只要意志力足够强大,人体器官不是彻底坏死之前,确实可以在生病之后硬挺着。
有一个现象,人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之后,症状会极速恶化;有出现极个别的例子,某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等进行体检却获知患过癌症,只是癌症竟然已经神奇的消失了。
楼令很难猜测智罃还能够活多少年。
正是智朔身体状况堪忧的因素,楼令不得不怀疑智罃是不是真的那么迫切想跟中行偃分家。
“里面的问题很大,大舅哥到底是不是装的?”楼令暂时搞不明白这一点。
直接说就是,智朔这个继承人出现了大问题,智罃的年纪已经大了,智盈却是年龄极小,真是智氏跟中行氏分家的好时机吗?
这样一来,荀氏内部商量好了一块演戏,似乎成了有很大可能性的事情。
“可是,他们演这么一出是有什么用意?”楼令只能往两个方向猜测:“让大舅哥当卧底,平时刺探情报,必要的时候反戈一击;荀氏认为斗不过郤氏和我家的联合,分出一个智氏使荀氏得以延续?”
两个可能性到底是哪一个比较高,很难去得出判断。
只不过,有了相关猜测的楼令,他在对待智氏的事项上,一定是会出现改变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晋国高层每天举行会议,只等楼令将怎么处理郑国取得的收获,拿出一个方案。
一直等到第九天,楼令将方案制定完毕,前去拜访郤氏两堂兄弟。
“你这个方案,分配给中小家族的份额是不是太高了?”郤锜属于不解就问的性格。
如果分为十成的话,在楼令的方案之中,分配给了中小家族三成。
晋国参加“杨梁之战”的中小家族约是一百四十多个,他们合起来的参战部队大概是六七万的样子,应该占了晋国总出兵人数的三分之一。
那一战,几个卿位家族两次出兵,郤氏出动接近四万部队,楼氏出动了两万四千,范氏和荀氏分别出动了两万左右,以祁氏为首的公族出动了一万七千左右。
在这一个方案之中,楼令将应该给予晋君周的那一部分扣除,剩下的按照出兵的比例以及立下的功劳进行分配,讲实话就是显得非常公正。
“能不能将给予君上的减少到二成?”郤至问道。
按照既定的规则,无论是取得什么收获,反正就是要划出四成给予一国之君。
晋国在晋厉公之后,由于他极大的坏了规矩,到晋君周当政期间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晋君周没有了对战利品的优先选择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跟晋君周没有实际掌权有关,再来是他手头没有多少心腹,不具备武力镇压的条件。
等晋君周有了足够的实力增强权柄,他一定会试图获得优先选择权,并且视为是在拿回本该属于他的权力。
“我不是在欺负君上。”郤至非常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照老规矩,超过服役期间是由国君来担负后勤。鉴于君上根本拿不出资源,是我们在超过服役的期间之后,担起了后勤供应的重任。既然君上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凭什么还拿四成之多?”
确实是那样子的。
任何受到征召参加国战的家族,他们用纳赋来抵消应该交的税额,同时存在服役的期限。
没有超过服役期间,参战的家族正常抵消税额,一国之君不需要承担后勤,自然还是分四成给一国之君。
一般情况下就是服役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一切后勤由各个参战的人自行负责。
晋国多增加了一个“羡”的阶层,因为“羡”是亦兵亦农的关系,他们从列装到后勤供应由家族来负责。
“徒”、“士”、“大夫”进行纳赋都有相关的前置要求。
例如“士”无法带满一个“两”的战兵数量,缺多少就需要补上应该缴纳的税。
以前,一名“士”带上二十四人,连他在内就是一个二十五战兵的满编“两”。
等晋国编制完成扩编之后,一个满编的“两”变成一共需要七十五名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