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王朝在庙外发现了几名乡民正聚集在一起,似乎在交谈着什么,于是他连忙跑上前去。经过几番询问,王朝得知,村中最近流传着关于这位白衣女子的种种传闻,他们都认为她死于冤屈,恨不得能亲自去为她报仇。
“此皆是银子的功劳,”一名村民道,“张青因我家小儿与她相恋,埋下了隐忧,而我家儿子因负心被报复,若求知那是谁。”
原来,张青生前与清影有过一段隐秘的情缘。得知其中的纷扰,包拯暗自决定,定要将真相还原。
当天夜里,包拯约聚众人,试图用计引出更多线索。没想到,村中的另一位小婢女却躲到了角落,脸上满是慌张。
“你为何不出声?”包拯将其叫来,面容严肃。
小婢女如遭惊吓,吞吞吐吐,最后还是鼓起勇气道:“我曾瞧见村中高小的公子,是他与白衣女子有所交往。他常在深夜出门,听闻过传言,但他否认过。”
“高小?他是不是和村中几位公子交往甚密?”公孙述眉头一皱,势必引出更多的隐情。
包拯的心绪越加缜密,案件不仅关乎清影的冤屈,更牵动着村中多人的利益。经过多次深入查访,包拯决定再回到张青家,细查此中的来龙去脉。
张家的屋檐之下堆着许多生活用具,家中依旧保留着张青生前的习惯,书桌上摆着他平时的物品。然而,包拯翻查之际,注意到一旁墙壁上的庙宇壁画,与清影口中提及的诸多细节皆是一一吻合。
包拯心中暗自思忖,“难道这古庙也与他家有隐秘利益?”
“诸位,是否发现有关于此案的物证?”他追问众人,结果却令他心生疑惑。门外一名不知名的旅人恰巧路过,和另一名村人产生了争执,包拯随即出面阻止,要求二人解释缘由。
此时,王朝发现了张青生前的一本书,上面的字迹清晰,书中记载着关于清影的悲惨故事和自己在其中的挣扎。
“我得知我与她的约定未能落成,心中愤懑,拿这本书未免太过隐晦。”包拯暗想,该书或许是罪谕的物证,却也正是此事件的动机所在。
随后经过几日推理与调查,包拯结合资料与证据,逐步确定了真凶乃是一位自私贪婪的乡绅,因妒恨张青与清影的情谊,故意将其谋杀,后伪装成鬼魂诡计来遮掩罪行。
包拯练就的洞察力使他拘捕了乡绅,以证据链合并其各方人的证词,将他告付法庭,揭露了真相。所有的乡民无不欢呼,庙宇亦恢复了昔日的安宁。
而在一旁的清影在洗刷冤屈之后,终于得以离去,显得无比安详。包拯坐在高堂之上,思绪却已然飞向远方。
故事落幕,京城的士人、乡民们依旧在谈论着包青天的传奇,居民们出于感激,为包拯打造了座金色像,供于庙宇之中,象征着公道与公平。至于清影的故事,也成为了以后儿女情长的佳话,流传在世间,百年不衰。
包拯于心中默念:“今日之事虽已平息,然世间仍有不明之案,吾当常醒无畏、正直于心,方可为尔世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