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玄案(126)

在大宋年间,东京城内繁华热闹,万民安宁,而这一切的表象之下,隐匿着一个秘而不宣的案件。包拯,宛如一面青天般刚正不阿,勤勉于朝堂与百姓,在心中始终怀有“为民除害”的信念。他的身旁,南侠展昭如同一道闪电,敏锐而迅速,身手不凡,勇敢无畏;师爷公孙述则是智囊,通晓文墨,善于推理,总能从纷繁的线索中寻找到蛛丝马迹。护卫王朝与马汉无畏无惧,勇猛精进,常为包拯开路。

案发前夕,丰家庄的庄主丰文策,在一次宴请中,竟然突然离奇死去,手中紧握着一块陌生的玉佩,脸上流露着极度恐惧之色。丰家庄乃是京城附近的富户,其女儿丰秋玲更是才色双全,笑倩如花,肌肤如雪,身姿摇曳,宛似一缕春风,恰似那浮动的水波,温柔而雅致。然而,丰秋玲的家中却因父亲的突然离世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着父亲的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诡异,丰秋玲心如死灰,泪如泉涌。

“可怜我爹直到死都未能告诉我他为何会死,我该如何是好?”丰秋玲捧着犹存余温的父亲遗物,悲声凄切。她的红唇轻颤,俏脸上尽是哀伤,目光中闪烁着对未知真相的渴望与哀求。而这着急的情绪被包拯所察觉,作为朝廷大员,他当然听到了丰家庄的变故。

“展兄,随我前往丰家庄。”包拯沉声道,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感觉此案非同小可,或许别有玄机。展昭曲长的身影轻盈如燕,紧随其后,二人如影随形,直奔丰家。公孙述则在一旁推理,心中不断揣摩案件真相,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疑的情节与解释。

丰家庄的大门紧闭,门前悬挂的白色丧帛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这家的悲惨遭遇。推开门,包拯等人进入庄中,四周阴暗潮湿,满是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丰秋玲坐在门前,脸色惨白,神情恍惚,仿佛尚未从父亲的死讯中恢复过来。

“丰姑娘,请您告知我父亲死前的情形,也许能帮助我们破案。”包拯微微躬身,尽量以柔和的语气安抚。

丰秋玲抬头望向包拯,泪水滑落,声音颤抖:“我父亲在宴席上突然面色苍白,神情恍惚,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他告诉我——他触犯了某种禁忌,接着便在众人面前晕倒,最后,不幸离世。”

“禁忌?”展昭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关键词,眉头一皱,脑海中开始构思与推理。

“据我所知,我父亲曾在一年前带回一块古怪的玉佩,听说是从一个隐秘的地方得来的,老前辈曾提醒我爹,这玉佩可能与某种岁月的秘密有关。”丰秋玲喃喃说道,“可我万万没想到,它竟会为我带来如此噩运。”

包拯心中一动,忙向丰秋玲询问关于玉佩的更多细节,丰秋玲缓缓起身,带着包拯等人前往父亲的书房。书房中充满书卷的气息,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古籍,墙壁上挂满字画,尽管此刻暗淡并透出几分阴森,却仍可见丰文策的知识渊博与雅正清明。

在书房的案几上,包拯发现了一只精致的玉佩,似乎闪烁着微微的光芒,但在这个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隐透露着一种不安。包拯小心翼翼地捧起玉佩,闭目凝神,似乎在努力感受隐隐传来的异常灵气。此时,他的心思缜密,感觉到玉佩的背后似乎有更深的秘密。

“这是我父亲生前最常握在手里的东西,他曾说这玉佩与他家族的秘密有关,逐渐,他变得越来越沉迷于它,”丰秋玲的声音里带着悲凉,“最终,甚至连我都觉得他好像在和这玉佩对话。”

“这玉佩或许是我们调查的关键。”包拯沉吟道,目光越过玉佩,直视丰秋玲,“请您详细描述您父亲的行为,以及这件事前后的种种异象。”

丰秋玲叹道:“父亲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来到书房,低声念叨,仿佛与什么人在交谈。他夜晚的神情十分扭曲,有时会无声泪流,有时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