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到了春天。中都城内,省试科举的日子来临,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科举现场,学子们怀揣着梦想与抱负,纷纷步入考场。
街道两旁,树枝头的嫩绿,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也在为这场科举盛事增添几分生机与活力。
省试放榜那日,贡院外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前来查看榜单的学子们,或神情紧张,或满怀期待,喧闹声此起彼伏。
文佛生挤在人群之中,目光急切地在榜单上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当他终于看到“文佛生”三个字赫然在列时,那一直紧绷着的脸上,终于缓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身为文天祥之子,他自幼便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日夜苦读诗书,钻研经史子集,为的便是今日能够崭露头角。
此次入围殿试,对他而言,不仅是多年辛勤苦读的成果,更是他踏入仕途、实现报国理想的重要一步。
很快,便到了殿试之日。这天还未亮透,文佛生便早早起身,对着铜镜精心整理衣冠。
他身着一袭素净的儒袍,那儒袍质地柔软,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更显其身姿修长。
他凝视着铜镜中自己略显稚嫩却又充满坚定的面容,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给自己注入力量,随后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皇宫大步走去。
皇宫大殿前,一众学子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的神情各异,有的低头默默背诵着经义策论,口中念念有词,试图抓住这最后的时间巩固知识;
文佛生站在人群之中,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前方,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他深知,今日这场殿试,不仅是对自己学识的重大考验,更关乎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未来,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随着一声清脆的“皇上驾到”,众人纷纷跪地行礼,口中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见杨浩身着华丽的龙袍,那龙袍金光闪耀,绣着的五爪金龙仿佛欲腾空而起,尽显威严。
他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走上龙椅。坐定之后,杨浩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心中暗自思忖:
“今日,朕便要出一道现代高考的难题,考考这些古代的才子们,瞧瞧他们的思维与现代的学霸相比如何。
以往殿试皆是考文章、诗句,今日朕便来个出其不意,出点数学题,定要让他们措手不及。
那文佛生那小子不是一心要考状元吗?朕这次便给他来点猛料,看他还能不能考上状元。卧槽,朕是不是有点太损了?”
杨浩这般想着,忍不住在心中嘿嘿一笑,随后高声喊道:
“众卿平身。”
“今日殿试,朕出一题。假设有一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出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
若先将甲、乙两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
杨浩将自己在现代高考遇到的这道烧脑数学题出给台下的一众学子,看他们做何反应。
此问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随后,便是一个个懵逼状态,学子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震惊。
这道题所涉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他们平日里所学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截然不同。
一时间,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题目弄得不知所措,竟无一人能立刻想出解题的思路。
文佛生听到题目后,先是微微一愣,那俊朗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但很快,他便双眉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