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赏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290 字 10天前

乾清宫内宫灯昏暗,弥漫着凝重而压抑的气息,暗红色的灯火沉稳低垂,在灯罩之中缓缓的摇曳着。

崇祯坐在御案之后,眉头微皱,审视着手中的文书,沉吟良久之后出言道。

“此次青山关大捷,仰面攻山,竟斩首多达千级,实为为辽左用兵以来最大之捷。”

“陈望为青山关大捷首功,又兼有真定、贾庄、济南、武清四捷之功,只是将其晋为汉中镇的总兵,属都督佥事,授骠骑将军,是不是有些低了?”

崇祯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仍然是觉得这样的封赏实在是有些不太妥当,当下砖头向着坐在下首的杨嗣昌询问道。

陈望原先就是副总兵,这一次立下如此的大功,但却只是将其晋为总兵,而且还仍留汉中镇。

汉中镇本来也只是因为当时流寇四处流窜,有不少逃窜到了汉中府。

而汉中府正是他的叔叔朱常浩瑞王的就藩所在,瑞王当时言辞极为悲切,而汉中府当时原有的保卫力量也确实不足以再维持汉中府的安定,所以他才增设了汉中镇。

汉中镇的规模并不大,因为新建的营镇,兵额不过数千,只设了游击一员。

后面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才逐渐的开始扩大,不过现在仍然算是小镇的范畴,资源有限。

陈望立大功,只是将其晋升为这么一个小镇的总兵,说实话崇祯觉得封赏的太轻了。

至于升任的都督佥事,这却是升任总兵的惯例,一般各镇的总兵,都是要在五军都督府,属一个都督佥事的职,严格来说不算是什么封赏。

五军都督府职权益衰微,都司卫所任命官员呈送五军都督府的步骤都省去了,也没有参政和议政之权。

都督府的官职都是属于寄禄官性质,不需要真的到都督府内任职。

唯一能够说得上升赏的也就是骠骑将军这个正二品的散阶。

“回禀皇上,此番连战之后汇总功绩,陈望确实战功为首,应当重赏。”

崇祯问出这样的问题,杨嗣昌的心中毫无意外,这一次的封赏,兵部议了多日,他也审了多日,已经是最为妥善的封赏了。

“八年六月湫头镇之战,陈望因战功先升百总,积功连升把总,千总。”

“八年八月淳化大战,积功升为游击,受命追击流寇残党,先后于平凉、巩昌两府大败流寇。”

“九年因汉中之战阵斩黑杀虎,解汉中之围升为汉中参将,十年因黑水峪阵斩高迎祥,大破流寇之功,升汉中镇副总兵,加汉中卫指挥同知。”

“数年时间,连跳数级,虽都是积功而升,但终究是过于迅速,如此晋升之速度已是引得旁人侧目。”

所有人的封赏之中,唯有陈望的封赏最难,陈望如今的封赏也是多方权衡之后的结果。

“陈望年岁尚轻,如今不过二十有九,甚至还未到而立之年,正是骁勇善战之时。”

杨嗣昌停顿了些许的时间,他补充的最后一句话,也让崇祯心中的迟疑消除了许多。

杨嗣昌话中的意思很明显,陈望晋升的速度太快,反而不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最为重要的是,若是这一次封赏给与的官位太高了。

如果以后陈望再立下功勋,那么又该如何?

再以同样的规格给与赏赐?

那陈望不用几仗,就要打到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情况。

以陈望的武勇,这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为今之计,在官位和职衔的封赏之上不宜给予的太过于丰厚。

崇祯神色迟疑,他觉得杨嗣昌说的确实有理,但是又感觉陈望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麾下兵将因勤王之事伤亡惨重,担忧封赏过低,可能致使陈望心怀不满,生出间隙。

杨嗣昌察言观色,从崇祯的神情之中已经是看出了崇祯到底是在担心什么,笑道。

“陈总兵若知皇上如此爱护,必然会心怀感念之情。”

“臣以为,若是皇上担心赏功过薄,或许可以从散阶以及其他封赏上入手。”

“散阶兵部武选司原先已经议定,按例初授骠骑将军,陈总兵如此大的战功,破格升授金吾将军也无不可。”

明时文武官员可以根据对应品级给授散阶,武官的散阶和和后世军衔差不多,同时散阶也有俸禄可以拿,同时也是一份殊荣。

武官共三十阶,每一品级分为初授、升授和加授,分别由吏部验封司和兵部武选司给授。

陈望如今属了都督佥事一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之职是正二品,按律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一开始都为初授,三年初考、六年再考,考核平常者,不赐升授或加授散官,政绩或则战功优良的称职者方得升授、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