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的问题

“尚书左仆射臣绛……”

“尚书右仆射臣公着……”

“恭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韩绛和吕公着,来到集英殿上,持芴而拜。

“朕万福。”赵煦轻声说着。

帷幕内的两宫也答道:“老身(本宫)万福。”

“冯景,给两位相公赐座、赐茶。”赵煦流利的安排着。

于是,冯景便领着内臣,搬来椅子,奉上茶水、点心。

两位宰相再拜谢恩,坐了下来。

赵煦端坐在御座上,细细打量着这两位近来已经很少见到的宰相。

韩绛又老了一分,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精神头不错。

吕公着则看上去似乎有些憔悴,在精神方面可能还没有韩绛好。

看着这两位宰相,赵煦就轻声道:“皇考不幸奄弃天下,朕以幼冲奉祖宗宗庙,幸得两宫慈圣保佑拥护,方安坐于汴京……”

“朕虽年幼,却也已受圣人之教,获两宫慈圣教诲,知天下之要,首在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得人,得人之要,在于纳谏!”

赵煦说着,就起身对着两位宰相一礼:“今朕设对于集英殿,愿请两位相公,直言国家情弊!”

韩绛和吕公着见状,立刻持芴起身拜道:“陛下垂问下情,臣等敢不尽言?”

对赵煦这个少主,无论韩绛还是吕公着都是满意的。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赵煦,是所有士大夫梦寐以求的君主。

因为他年少,只能委托两宫听政。

而两宫因为缺乏实际的执政能力,只能将无数琐碎的事务,下放给宰执处置。

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宰执是很难认真做事的。

因为,朝野都会用有色眼镜,打量宰执——会不会有不要脸的人,攀附两宫,甚至鼓动两宫,去行武则天之事?

同时,两宫也可能会猜忌宰执——天子幼冲,宰执之中会不会有人趁机独揽大权?效仿历代权臣?

更麻烦的是,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天子将来长大后亲政的话。

听政时期的旧臣,还得想方设法的证明自己的清白。

所以女主听政时代的宰执,是最难做的。

但在现在,所有宰执都没有以上这些担心。

因为,赵煦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除了年纪外,已经完全具备了作为一个君王应有的手段和能力。

同时,他还大量的参与了听政期间的重要决策、人事任免。

于是,所有疑虑一扫而光,一切掣肘不复存在。

宰执们既能享受到女主听政期间,相权扩张、膨胀带来的好处,又不必承担因此带来的恶果。

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是得到了少主的支持,至少是默许的。

对韩绛、吕公着这样的老臣而言,现在的情况,让他们感觉自己在做梦。

韩绛看着自己今天早上在朝笏上写好的提纲概要,就躬身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自受任以来,蒙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幸爱,委臣以军国之任,赖祖宗之福,社稷之佑,近年以来,天下太平,社稷安稳……”

这是必须要说的。

坤成节将近,傻子都看出来,太皇太后有意要借着王师南征大胜的契机,好好的操办一番。

作为宰相,怎么能扫兴呢?

所以,天下局势必须大好!

不好也得好!

何况,现在看着还不错。

至少没有比去年差。

韩绛说着,就话锋一转,再拜道:“然则,老臣朽迈,精力日衰,尸位都堂常有纰漏之处,或有不密之事,乞两宫慈圣、皇帝陛下治罪!”

说着,他就持芴深深一拜,做出一副请罪的姿态来。

帷幕内的太皇太后见状,当即就说道:“相公何罪之有?”

“老身与太后,妇孺之辈,听政以来,赖相公辅佐,方得社稷太平,相公之功老身和太后还有官家,都是有数的。”

对韩绛,这位太皇太后现在是很有好感的。

主要是韩绛这个人很低调,又肯做事。

脏活、累活也愿意干。

加上韩家在宫中的关系、人脉,并不比吕家少。

所以,大家都乐得给韩绛说好话。

韩绛持芴拜道:“老臣治家不严,先前不孝逆孙韩阶败坏法度,祸乱一方,蒙两宫慈圣恩典、官家仁圣,特旨以阶乃臣之孙,曲赦其罪……”

赵煦听着,不禁认真的看了看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臣,眼中有些惊讶。

韩阶案早已经结束,大理寺那边都已经审结了。

若换了旁人,只会当没有这个事情,哪里还会主动提及?

但韩绛现在却主动提起了此事。

这是什么?

这是在主动背锅!

同时还是在向两宫和赵煦暗示——其他事情,老臣也略可分担一二。

瞧瞧人家这觉悟!

便听着韩绛继续说道:“此外,臣还所用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