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思考。
南苑机场肯定没恢复使用。
日寇飞机,应该是从秦皇岛,或者山海关机场起飞的。
所以,如果要袭击,也得跑到秦皇岛,或者去山海关。
距离很远。
有好几百公里。
感觉太不划算。
然而,始终是不死心。
骑兵奔袭三百公里,已经超出极限。
唉……
太可惜了。
日寇的机场怎么不在附近?
自己的长处,就是偷袭。必须想办法发挥出来啊!
静坐。
研判地图。
切换到3d模式。
平津地区,都是平原地区。
在这样广袤无垠的平原上,无疑是日寇的主场。
日寇的飞机、坦克、重炮,都可以在这样的地形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杀伤力非常强。
显然,走平原是不行的。
只能是走山区。从太行山到燕山。这样是最安全的。
在山区里面,遇到多少日寇都不怕。
但是这样一来,骑兵就无法发挥作用了。骑兵不能走山路。
思考片刻,决定暂时放弃骑兵。
他准备和日寇进行山地战。话说,这才是华夏军队的强项!
当日寇的重武器没办法发挥,它们的战斗力就会极大削弱。
于是将战马暂时安顿好,带着五百人上路。
纯粹的步兵。专门走山间小路。负责带路的,就是那些被解救的二十九军士兵。
带头的中尉军官叫做孙大生。张庸称其为孙大圣。
孙大圣在前面带路。
张庸带着其他人跟在后面。逶迤北行。
沿途都是山区。走的都是小路。有的地方,几乎是荒无人烟。
幸好,张庸有地图。
地图有个好处,就是上帝视角。
可以清楚的看到哪里的地形地貌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路其实不重要。
只要是地形地貌显示可以通过,那就可以砍出一条路来。
从日寇骑兵那里缴获了那么多的马刀,正好拿来开路。反正砍废了也不心痛。回头继续缴获就是了。
一路向北……
也不知道来到哪里了。
地图上只有大地名。没有小地名的。
“大圣,这里是哪里?”
“长官,我也不知道。”
“呃……”
张庸只好不再问。
管他呢。反正没有出国。
继续向北……
忽然,地图边缘出现零星红点。
随后,红点出现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地图左下角数字很快突破1000。
很明显,这是一个日寇步兵大队。甚至更多。
它们也在朝山区进军。
看样子,它们是试图向西穿插,绕到国军的防线背后。
话说,这样的战术,日寇也是屡试不爽。
好几次会战,国军都是被日寇绕到侧后,不得不撤退的。
然而,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红点前面,还有很多白点。
这些白点也是有武器的。判断是汉奸。它们帮助日寇发起了攻击。
啪勾!
啪勾!
尖厉的枪声传来。
这是日寇的三八式步枪。枪声很容易辨认。
静悄悄的靠近。发现和日寇交战的,居然不是军队。而是地方武装。像是游击队。
然而,并没有发现黄点。换言之,不是红党领导的游击队。
在日寇的猛烈攻击下,这种地方游击队,基本上就是被屠宰的羔羊。
日寇那么多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哪怕是冲在前面的汉奸部队,战斗力也要比游击队强大。
“是殷汝耕的部队。”
“你认得?”
“认得。”
“消灭它们。”
张庸立刻下令。
既然对方选择了做汉奸,那就去死吧!
当即部署埋伏。
等残存不多的游击队跑过来以后,立刻开火。
“嘭嘭!”
“嘭嘭!”
用的都是加兰德步枪。
对付几百人的汉奸部队,半自动步枪足够了。
果然,枪一响,汉奸队伍立刻倒下去一片。其他人迅速趴下。保命功夫一流。
“八嘎!”
“是华夏军队!”
“杀叽叽!”
“杀叽叽!”
枪响以后,日寇非但没有惊慌,反而是极度狂热。
在之前的战斗中,它们已经连续击溃了多支华夏军队。立下“战功”无数。根本不将华夏军队放在眼里。
日寇大队长当即命令前面的汉奸队伍让开。它们要亲自上。
“八嘎!”
“杀叽叽!”
日寇步兵展开攻击序列。
它们的确是训练有素。很快就以小分队形式迫近。
每个小分队只有十几个人。又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三个人。或者四个人。
相互配合。
相互掩护。
后面的日寇则是用迫击炮、步兵炮、重机枪掩护。
“轰轰轰……”
“嗤嗤嗤……”
日寇的火力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是在平原地区,可能已经遭受重大伤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这里是山区。太多可以隐蔽的地方。随便一趴,就能避过日寇火力。
炮弹的杀伤力也没有那么大。被坑坑洼洼严重削弱。
何况,日寇也不舍得太多炮弹。
“停止射击!”
“撤!”
“撤!”
张庸立刻下令。
命令部队后撤。
要给日寇造成一个假象。
以为只是简单的开火。然后迅速的逃遁。
目的当然是诱敌深入。
要将敌人引诱到山区里面,才好收拾。
“杀叽叽!”
“杀叽叽!”
果然,日寇疯狂的冲上来。
它们并不在乎山区不山区的。根本没有将对手放在眼里。
张庸默默计算距离。
500米……
300米……
200米……
打!
所有武器立刻开火。
“突突突……”
“突突突……”
最先发癫的,当然是12.7毫米机枪。
现在,它就是张庸手里的一张王牌。也是最厉害的大杀器。没有之一。
在轻步兵对战中,大口径机枪的杀伤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因为是山区行军,所以,张庸携带的大口径重机枪并不多。只有六挺。但是已经足够。
“突突突……”
“突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