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大势】

九锡 上汤豆苗 1831 字 5天前

他的视线落在萧望之身上,很是艰难地问道:“荣国公可有良策?”

群臣心思各异。

这半年来他们几乎是亲眼目睹萧望之如何一步步被架空,虽有国公之爵、首席军务大臣之职,在军事院说话的分量却比不上深受天子宠信的韩忠杰。

以至于很多人都快忘了这位荣国公戍守边疆十余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直到此时此刻,当北伐大军一败涂地、群臣束手无策的时候,李宗本终于想起一件事,和张旭等人相比,萧望之才是真正将景军拒之门外的中流砥柱、国之干城。

成为群臣视线焦点的萧望之,并未立刻回答天子的问题,反而陷入了思考。

若是换做以往,天子肯定会心生不悦,但此刻他甚至没有出言催促,只是安静地等待着。

面对这样难得一见的场面,站在最下方的李景达神情冰冷。

他心里并无幸灾乐祸的情绪。

或许当年的李景达会冷嘲热讽,但是经历过边疆战火的铁与血,他亲眼看着萧望之是怎样被这繁华京城的人心鬼蜮缠住脚步、现在又突然成为天子眼中的救星,他不认为值得幸灾乐祸,相反心里只有浓郁到无法化解的悲凉。

的确,天子的态度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让九五之尊显得十分可笑,可是李景达宁愿看不到这样解气的场面。

在边疆那两年,他无数次目睹大齐儿郎为了身后的家园,与凶狠的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次呢?

韩忠杰固然可憎,但是那些惨死沙场的将士们何其无辜!

天子一个仓促且轻描淡写的决定,就让数万将士葬身遥远的北方,谁来为那些英魂鸣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加让他满心郁卒的是,萧望之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而他甚至不能觉得萧望之有错。

毕竟景军铁骑一旦南下,饱受蹂躏的不会是这座京城里的权贵,而是那些艰难活着的黎民苍生。

萧望之仿佛突然间老了好几岁,经过漫长的思考,他慎重地说道:“陛下,张大人的建言很稳妥,但是臣觉得远远不够。”

这一次张旭没有直接与他争执,而李宗本也一反常态地点头道:“还请国公明言。”

萧望之缓缓道:“根据战报来看,考城之战最直观的后果便是我军损失四万余人,其中有万余伤兵,或许不少人都可以康复,可是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再度披挂上阵。也就是说,我朝目前在靖州的守军不到十万人,再考虑到这一败对军心士气的打击,靖州守军的实力还要降低不少。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实,景军主帅以及景国皇帝不可能会忽视。”

李宗本连连点头道:“国公言之有理。”

萧望之继续说道:“臣担心的不是短时间内靖州防线的安危,而是这一战背后隐藏的意义。陛下,景军主帅兀颜术的名气不如庆聿恭,不代表他的用兵之能孱弱,相反他可谓久经沙场沉稳老道。按照之前织经司提供的情报,景国因为太子之死陷入内乱,景帝为了弹压庆聿氏的力量,在国内集结重兵。既然如此,兀颜术怎敢孤注一掷?”

这番话让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同时也让李宗本的脸色变得苍白。

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天子终于意识到一个致命的问题。

假如景国内部纷乱丛生,兀颜术怎敢如此冒险?他就不怕一旦无法取胜,整个西线防区被齐军大举入侵?

只有一个解释,兀颜术必有仰仗。

萧望之抬眼看向天子,叹道:“陛下,臣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景国皇帝现在已经调动大军南下,否则兀颜术不敢如此行险。正因为景国内乱是陷阱,或者说远远没有严重到自顾不暇的程度,兀颜术确信身后有支撑,他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