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应酬

三人坐定之后,周继先率先开口道:

“首先台风是暖中心的低气压系统,地面中心气压低是台风的重要特征,一般当地面中心气压低到990hPa或以下时会形成台风。从台风外围到中心,存在着较大的气压梯度和很强的气旋性辐合流场;但在近中心附近的小范围内,气压梯度很小,风息、雨止、浪消,出现了强热带气旋特有的台风眼景象。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所以台风一般只会形成于赤道附近。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周继先一口气将台风的形成过程先说了一遍。说完之后就静静地看着李寞名,想看看他的关注点在什么方面,等了有半分钟左右,李寞名说道:

“也就是说,台风的气压是由温度造成的,只要有足够高的气温,就能产生台风,而且几乎是必然。”

“可以这样理解。”

“台风的主要动力源是来自地球的自转,外力几乎无法改变?其他纬度地区有没有可能形成呢?”李寞名又问道。

“这个不太准确,因为台风的动力一部分是来自高压区对低压区形成的气压,这是形成对流的关键,而地球的自转一方面增大了对流速度,另一方面因为地磁的原因,给空气的流动增加了偏向力,形成了漩涡。

如果没有旋涡的形成,台风只能持续几个小时,但是旋涡一旦形成,就像自成一界一样,台风眼的气压就很难被填补,台风持续时间也会增加,理论上只要台风眼的低压存在,台风将一直存在下去。

高纬度地区也有可能形成,但是难度较大,首先地球偏转力较弱,最主要的是温度很难达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如果高纬度地区能够达到这两个条件,也有可能。”

听到周继先的话,李寞名没有再提问,他原本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台风持续的时间由什么决定,但是周继先一起给他讲完了,李寞名仔细分析着其中的联系,有一瞬间,他似乎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但又一闪而逝,无从捕捉它的痕迹,他没有再问自己的困惑,因为他知道,就算他问了,周继先也给不出准确的答复,那正是需要他们攻克的难题。于是转头对马志远问道:

“马教授,副热带高压的形成条件主要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小儿科,都不需要专门学习气象学知识,基本上上过学,学过地理的都知道,但是看到周继先警告的眼神,马志远也是无奈的开口:

“简单来说呢,就是赤道附近由于温度较高,气压升高,形成向上的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后,开始向南北两侧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偏转力,气流会向东倾斜,到达北纬30度左右的时候,运动方向将完全改为自西向东,气流沉积下降,由于越向下气温越高,这里的气压就会远高于南北,沉积下来的气流又会向南北方向运动。”

“那亚热带季风气候呢?”

听到他的问题,马志远几乎当场跳脚,这是你一个博士问出的问题吗?但是碍于周继先的威压,不得不介绍道: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北方的寒流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这里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冬季。”

“那温带季风气候呢?”李寞名直接问道。

“温带跟亚热带基本相同,只是降雨量较少而已。”

说完终于是忍不住了,直接反问道:

“你问这些又有什么用?这里的气候主要都是由大自然的力量形成的,风力主要受气压影响,气压又主要由气温影响,除非你能够改变整个华北、华中地区的温度变化,否则什么都改变不了!”

面对马志远的问责,李寞名没有回答,出乎意外的,周继先也没有说话,整个场面瞬间陷入了极度的安静之中,房间里落针可闻。

又过了不知道多久,李寞名叹息了一声,说道:

“看来还得一点一点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