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林教授的地盘了,我们从他这里经过要不要去打声招呼?”
“我们先忙我们的吧,大家都有正事,等项目上事情忙完了再过来也不迟,反正回来的时候还得路过。”
张洪伟回道。于是整个车队没有减速,直接穿行了过去。
当车队到达地震坑的时候,天已经比较晚了,到了之后就直接开始搭帐篷,这里已经来了很多人,有些是张洪伟调过来的地质方面的人,有些是配合下地震坑过来的机械操作人员,巨大的吊机也已经架设好了。
李寞名也没有继续前行,直接在这里休息了,他其实是带了帐篷的,足够两个人使用,但是有张洪伟他们的帐篷,他们也不用忙活了,那么多帐篷随便都能住下他俩,第二天跟张洪伟打了招呼便开始了他们的勘察。
李寞名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规划,大概区域他都已经心里有数了,他这次规划的镜阵直径在两百公里,位于盆地中间,南侧距离昆山大概一百五十公里,北侧距离天山也是一百五十公里,这样整个镜阵产生的温度可以覆盖整个盆地南北。
而镜阵必须位于地震坑南侧,这次如果降雨成功,所有降下的水将全部灌入地震坑,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坝项目的用水情况,另一方面也不会对大坝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寞名他们最先来的是零号反光镜的位置,这里也是他们此行最近的一个点,他要确定这里是否适合搭建这样的设备,并确定建设方位,走向,最重要的是海拔,因为盆地整体西高东低,如果再用同一海拔的话肯定不现实,因为经过两百公里的跨度,东西落差最少几十米,建设起来就太难了,所以他要在这个盆地里面,与盆地保持平行的面上建设这个镜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点位于天山脚下,在这里他不仅测量了山脚到山腰的海拔,还沿正南方向向南侧延伸了一段距离,直到最低海拔处,将每个相应的海拔高度都做了标记,做好之后,他才奔着下一个点而去。
第二个点去的是单向透光镜的位置,这个点是相对最简单的,因为镜子的镜面是朝向正南的,镜面走向沿正东向正西,只要将镜子的倾斜角度和地面的整体倾斜角度一致就可以了。
之后的几个就比较难了,由于他要的是整个镜阵所在的面是是一个正圆,否则光线就不能完全被锁住,一旦出现偏差镜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地图上划出的正圆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每个镜子需要安装的点就需要通过计算之后重新定位,投射在地图上面其实是一个椭圆。
所以李寞名他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先把地图上画的这个圆测量一遍,确定在这个范围内地面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每一个点具体的坐标,再去坐标点确定镜面的数据。因为镜面朝向都不同,所以每个镜面倾斜角度都不同,镜面两侧的高度也不相同,具体差多少还需要进一步计算。
只是第一轮测量,李寞名就用了两天,第二轮用时更长,每一个点最少都要一天时间,有时路上耽搁一下都得将近两天,毕竟车子的行程是有限的,他们还得定期加油并补充物资。
终于在十天后,他来到了最后一个检查点,而在这里他接到了张洪伟的电话,张洪伟告诉他,林有为知道他们来了这里,想要找李寞名聊聊,有事想请他帮忙。
李寞名也没有推辞,大概说了一下这边的情况,约定好明天在张洪伟的营地与林有为见面。
第二天,李寞名和李军便直奔张洪伟地质队的营地而去,此时张洪伟他们的营地已经向南迁移了,他们来的时候是在北向的,刚好李寞名也是在北侧开始,李寞名是在南侧结束,但是张洪伟他们是要绕整个地震坑一周,在特定的点都要下去采集能够见到的所有岩层的样本,现在他们才进行了不到一半。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而林有为和张洪伟两人一起在营地外面等待着,丝毫没有因为自己身份高于李寞名而对李寞名有所轻视。
车子到了之后,李寞名从副驾驶下来,因为李寞名这几天的计算量太大了,他自己根本顾不过来,所以几乎都是李军在开车,对于这一点李军也没有任何不满,因为他接到的任务就是保护李寞名的安全,并满足李寞名的所有要求,只要李寞名提出的要求,他能做到就必须去做,到目前为止李寞名只是让他开车而已。
见到两人之后,李寞名快步上前,和林有为握了握手。
“林教授您好,你们在里面等我就行了,这里太阳这么毒,怎么还跑到外面来?”
林有为也很随和,朗声回应道:
“都是常出野外的,这点太阳还不至于让我们打退堂鼓,先进去洗洗吧,饭菜已经做好了,你这几天也没少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