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明白这一次的战斗两人都有责任,廖高轩是轻敌,再加上性格问题,与周围的同僚关系并不好,所以开战之初就陷入了下风,需要支援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来。
而胡振语的责任是最大的,毕竟阜城的情况十分危急了,需要支援的时候,愣是一兵一卒都不派出去,要不是他的姐夫骆长官亲自下令,他根本就不会派一兵一卒出来。
这也就算了,派出去的部队还被东北民主联军的一个独立旅给消灭了,据说从战斗到结束,整整一个加强团再加上一个榴弹炮营,硬是撑不过两个小时。
就冲这个,这个责任没有让你担着就不错了,不赶紧承认错误就算了,还敢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也就仗着后台硬而已。
不过,到底是官僚,骆长官三两下就把他们给压了下来,轻描淡写的把责任给吹到九霄云外,把廖高轩的注意力从谁承担责任转移到了重点防御上。
没办法,国军的长官们真的是吃干饭的吗?并不是,他们当中也是有许多能人的,很清楚国军现在面临的处境。
随着老对手进行全面反攻,各地作战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可偏偏财政却出了问题,钱袋子捉襟见肘不说,全面进攻快一年了,不仅没有达到目标,反而让对手抓住了机会反攻。
东北的国军兵力虽然还占据优势,但是短时间内根本就打不开局面,但又不能把东北拱手让给东北民主联军。
至于他们请求的援军,国军内部派系林立,想要短时间内抽调主力出关,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东北只能继续执行重点防御。
可他们的想法是好的,却有些不切实际,因为这一次东北民主联军所有部队全线出击,不可能就此停手。
廖高轩想要趁着35师立足未稳之时,集中主力部队一举将阜城给拿回来,继续执行三角防御,这个计划却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
为了安抚廖高轩,骆长官表示立马补充45旅的兵力与武器装备,让他们尽快恢复实力,以应对接下来的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势。
而此时的周胜忙着扩军呢,兵员来源就是这一次抓的俘虏兵,虽然周胜也有些瞧不上他们,但此时的根据地内,大部分年轻人都来当兵了,招兵的难度很大,只能将就将就了。
毕竟都是老兵,只要做通了思想工作,他们就是最优秀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