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年不中

谷阳县学就位于城西镜湖河旁,李有田和父亲也住在镜湖河旁,只不过在城东下游。

城东一座二层酒肆,一楼大堂供应酒食,二楼提供住宿,此时考完第一场的李有田正和父亲二人坐在房间里,桌子上摆了一碟油渣菘菜,一小碟拉各丝,油亮亮红通通的辣椒糊倒在灰褐色的咸菜丝上,令人直吞口水。

桌子旁有个火盆,里面暗红色的炭火烧的旺旺的,火盆上坐着一个茶壶,壶嘴正冒着白色水汽,火盆排烟筒被燎的漆黑,弯弯绕绕通往屋外。

父子俩借着火盆将馍烤的松软,就着热茶,一口馍一口菜吃的那叫一个欢。

房间不大,全木结构,约莫十五平方,仅有一张单人床,一套桌椅家具,外加一个炭火盆,就这要了李大根80文一天!

要说平时,这种狭小破旧的酒肆也就五六十文,奈何赶上童子试,家家都涨价,还不带还价的。

可把李有田心疼坏了,庄稼人一年到头一季水田一亩地收个六七石,舂成米也就不到三石,一石四百文上下。旱田一年两季,麦子三百文一石,一亩地两石。

李有田家十亩水田六亩旱地,全年收成全卖了约莫一万九千文,不到二十贯。

庄稼人要留足口粮,谁家要是花钱去城里买精米精面吃,是失了疯的,会被全村人耻笑。

再加上丁税、亩税、徭役折钱、礼尚往来、油盐酱醋...也就是这两年收成好,一年还能积攒个七八贯,自从李有田奶奶走后,总算有了点微薄的家底。

李大根倒是眉头都不皱一下,只说了句“穷家富路”便爽快交钱定下十天,并与店家约定后期续住必须保证房间还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天是县试首场结束后的第三天,吃过早饭,父子俩早早就来到县学考棚外,等着衙役粘贴通过考试的学子名单。

一连等到中午也没动静,李大根便带着儿子来到县学不远处的一家酒肆,点上一盆杂鱼,就着热茶烤馍边吃边等。

谷阳县河网密布,河鱼虾蟹不缺,这一餐要了25文,倒也能接受。

此刻正是饭点,大堂摆了四五桌,都上了人,看装束大都是读书人,年纪约莫十七八岁,也有中年人,大概也是送考。

李有田的年纪最小,九岁的他坐在大板凳上,双脚还够不着地面,别人见他头戴粗布方巾,身上厚棉衣外套着长衫,便知也是来参加县试的。

吃了一会,隔壁桌起身走来一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此人唇红齿白,身姿姚挑,举着酒杯对着李有田一拢手,“见过小友,在下陆庆华。”

李有田略一错愕,连忙起身有模有样行礼,“陆兄谬赞,在下李有田,只是一介白衣罢了。”说着作势请人入座。

见他年纪小却已有读书人做派,大堂里便传来善意的笑声。

黄庆华也不客气,寻了一条干净的凳子,撩起身上锦袍便坐了下来,还让人把自己桌上的酒菜端过来。

“哈哈哈,我比你年长,称一声陆兄倒也不为过。”

“实不相瞒,为兄还是第一次在谷阳县见着兄弟这般年岁的读书人参加县试,兄弟可满一轮?”

陆庆华显然是个自来熟,倒是借他口,问出了酒肆里其他人的好奇。

李有田将杂鱼挪到自己目前,笑道:“兄弟今年不到十岁,县试倒是第一次参加,涨涨见识。”

其他人点点头,不到十岁的年纪,考秀才确实小了点,积累经验是真。

陆庆华却不怎么想,张口道:“父母在不远游?”

李有田:“游必有方。为人子之礼,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坐等粘榜,李有田心绪紧张下,顺着话音,把破题的八股文给背了出来。

突然发觉周围安静许多,才惊觉过来,连忙闭口,起身朝着周围拱拱手。

只见那几个士子咀嚼着李有田的文章,只觉得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期间还引经据典,而且用词颇为新颖,不落窠臼,倒叫人耳目一新。

“不对吧?'父母在不远游'怎可如此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