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布料大多是棉的,由于支数、工艺的限制,耐磨性有待提升,穿得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容易磨破,这时候就需要在破处打上补丁。
由于印染工艺及原料的问题,棉布的着色不理想,洗个五六回,衣服就容易泛白。
打上补丁后,这一新一旧,颜色反差特别明显,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将补好的衣服送到印染店重新染,或者买回印染材料后自己在家泡一下上色。
“妈,这是要去染色?”唐植桐瞅着用绳子绑着的衣服,问道。
“印染店活满了,不收活了,自己去买染料又没货。唉!”张桂芳边说边摇头。
“那就这么穿吧,染了也就光样子好看,又不是说染了会变得耐穿。”唐植桐放下书包,建议道。
“我在家穿什么都行,你们这样穿出去,样子不好看。”张桂芳看了看孩子们,不赞成儿子的建议。
小主,
“妈,我觉得吧,面子和里子咱家选一个就行,本来脸色就比邻居强,要是穿得再光鲜点,说闲话的更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咱最好也注意一下影响。”唐植桐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是基于这方面的思考,前些日子才拒绝了小王同学给自己做衣服的提议。
“行,那就这么穿吧。”张桂芳看看儿子,又看看儿媳妇,这俩可都是吃公家饭的,既然要注意影响,张桂芳终于点了头。
事情就这么定了,张桂芳麻利的将绳子解开,把衣服又放回了卧室。
凤芝在旁边有些不高兴,刚才准备印染的衣服都是打过补丁的,她去广播电台录歌的时候可是看到了,别人家的小朋友穿得不光洋气,还没有补丁。
唐植桐没瞧见凤芝的表情,即便看到,也不会改变主意。
从今年年中到后面的几年,四九城无论什么家庭,凡是在大街上能看到的,人人身上基本都会带着补丁。
人都饿的眼睛冒绿光了,谁还顾得上穿身体面衣服?自己只是抢先一步重新体验补丁衣服罢了。
晚饭挺简单,只炒了半个酸菜。
以往的时候,酸菜一炒都是一整个,自打唐植桐从武汉回来后,家里青菜就捉襟见肘起来。
往年的时候没有这么紧张,一来是自家院子多少能有些产出,二来副食品店会不间断地供应一些储备菜。
今年储备菜供应的少了,家里院子虽然有产出,但还要兼顾着椿树胡同那边,所以消耗的略微快了一点。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严重问题,家里还有咸菜能顶一阵子,等天暖和了,自己就能时不时整点“野味”缓解一下了。
今年不能指望副食品店供应了,既然已经启用了菜票,距离每人每天二两菜就不远了……
半个酸菜有点少,所以唐植桐做的口味就重了些,再加上咸菜,下饭是没有问题的。
“哥,我想吃柿子酱。”这些天没别的花样,凤芝有些腻了。
“你这孩子,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挑上了?”张桂芳不满的瞪了凤芝一眼。
“吃吧,吃吧,吃了就安心了。”唐植桐反而同意了,跟亲妈解释道:“妈,柿子酱也做了大半年了,再等下去,天暖了容易变质,不如趁现在吃了吧。”
“唉……”张桂芳叹了口气,放下窝头,去隔壁将仅剩的两瓶拿了出来:“就这两瓶了,咱家开一瓶,另一瓶给敬民拿过去。”
“好嘞!”唐植桐乐呵呵的应下,伸手拿过一瓶,打开,给家人分了分,倒进窝头中间的小坑里,正正好好。
吃完饭,回到厢房,唐植桐往炉子里扔两根柈子,在开始学习外语前,将自己成为D代表的事告诉了小王同学。
“小唐同志,不错嘛,可以参与部里的重要决策了,前途无量啊!”小王同志听后,惊喜道。
“可别夸了,我自己心里没底,都打算去问问郝叔叔了。”唐植桐苦笑,自己本就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能把家人照顾好,工作别太累,小日子有滋有味就行了。
即便是去开会,有决策啥的,唐植桐也不打算主动参与的,到时候最多跟着举举手,当个投票机,表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