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路返回就快了许多,来时两个小时的路,回去只花了不到三十分钟。
期间,林明一直在监视着履带车传回来的视频信号。
“小林,有什么情况没?”出了溶洞,我们正看见林明正支着一张桌子,目不转睛的看着桌子上那台笔记本。
林明抬头看了一眼,见是我们,便低下头继续监视着视频信号:“没什么情况,各个小队这时候应该都是刚开始探索。”
“嗯,大家休息三十分钟,想上厕所的自己解决一下,咱们等会继续。”诸葛星如此安排道。
稍作休整,我们又背着满满一包物资进入溶洞,
第二次来,就轻车熟路了许多。
大概花了四十分钟,我们就回到第一次离开的位置。
这次往前走了大概一个小时,我们进入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溶洞。
这溶洞大的跟个天然室内运动馆一样,穹顶极高,目测至少有二三十米,四周岩壁上大多都是光滑的钟乳石。
溶洞中间有一条水流不算急的地下河,地下河两侧都是细碎的石子。
这些石子似乎是从溶洞顶剥落下来的,看起来棱角分明,并非那种小河边成堆的光滑鹅卵石。
“这边发现有人的痕迹!”一直在前方探路的孟春豪突然喊道。
我们闻言前去,发现在河对面稍高一点的地方,居然有一个光滑的圆坑,坑底还有一些木炭,看来是有人曾经在这里点过火。
圆坑四周还散落着一些碎瓷片,看样式大概是某种工艺粗糙的瓷碗。
诸葛星上前看了看,说道:“这是硝坑,有人曾经在这里熬硝。”
“熬硝?”我似乎听过这个词,但记不得在哪听的。
诸葛星蹲下四处扒拉了下,才起身解释道:“硝石嘛,岩洞里的土有丰富矿物物质,把这些土放在锅中加热,就会析出白色的硝。”
说着他又用脚尖点了点坑周围,才继续说道:“硝石是配火药的原料,古代有些富裕人家也会在夏天买来硝石制冰,还能入药,算是比较紧俏的商品。不过因为比较敏感,这些东西一般都被严格管控着。”
“硝这玩意儿在人类摸索出大规模化学合成的方法前,一般只能从粪便里找,比如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就靠卖鸟粪石成了暴发户。农村旱厕的墙上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白,那就是土硝。另外就是洞里的土也富含这种玩意儿,有些人就会偷偷在洞里挖土熬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