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中心成了目前豫省新增就业最多的单位。比如一个1千人的村级社区,符合免费养老条件的老人平均为200人左右,而正式的服务员工要达到100人左右,这样来保证充足的服务质量和每天平均6小时左右的工作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外,为整个社区服务的清洁、维修、餐饮、商店、学校、医疗等设施的人员也有50余人左右。
如果这个社区位于农村,那么这个社区会有农业生产公司,负责社区的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还有粮食加工等方面的工作,适龄的农村居住人口都将纳入这个公司上班。
如果当地没有大型的企业或者村镇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话,农业生产公司的员工数量当然远远超出正常需要的数量。按照千人村庄社区平均为2000亩土地(耕地、林地、荒地)的规模,在基本机械化的前提下有200人就可以完全满足生产需要。
按照这样的1000名人口基本比例:幼儿及18岁以下学生300人,60岁以上老人300人,农业公司人员200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150人计算,剩余的富余人口并不算多,给与了未来拓展乌托邦自给自足社区充分的人力保证。
而对于城市的社区来说,因为有大量的商业设施和各种企业,就业的人口比例要高出不少。不过因为养老产业的完全免费化,推动了社区服务中心产生了大量的就业人群名额。一方面促进了就业,一方面也切实保证低工作强度下,对养老服务的较高服务水平。
按照现在豫省1.2亿人口整体统计。18岁以下人口为3000万人,18-60岁人口6000万人,60岁以上人口为3000万人。根据新增就业的机会,有养老服务的2000万老人中,至少可以新提供1000万名的社区就业人口。
另外由于工作强度的降低,许多社会服务性行业及企业单位,能够新增2000万左右的就业人口。不过,如果实行乌托邦社区正式制度后,预计‘裁决者’也将取代数百万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工职位,诸如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这部分需要重新就业的人口,将会有效地填补与新增加的就业岗位。
其实增加就业岗位的手法很简单,那就是降低单位岗位的工作强度,原来一个人干的位置现在两个人干,这不就增加了一倍的工作岗位了吗?当然这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后面还有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当然,这种增加就业模式的方式,已经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前提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是这个岗位所创造的价值,是否能够支撑两名就业人员的开支待遇?其次是这样的人员配置,是否是对社会资源和人类效率的一种浪费?
当然有些东西不能直接从经济价值方向考虑,社会价值也是必须考虑的方式。这是一种相对符合现阶段全民就业情况的一种平衡,而且是消除社会分工不平等的重要实现方式。
为人民服务,为乌托邦社区服务,不分岗位不分贵贱。
这种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大量就业岗位的方式,在现在已经成为可能。生产力的巨幅提升,让人们可以轻松地完成满足现有人类衣食住行的需求分配,这就是一个必须的前提。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建立一个宏大的内循环经济模式,这在理论上和资源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说,比如华夏、俄国、米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是不怕那些极端的制裁的。因为他们有充足劳动力、土地、资源、工厂来完全实现一个国家的内循环。从食物、到消费品、社会服务等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国民的基本需要,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证国民的整体生活质量,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然而一些小国或者对外依存度高的国家,则容易受到极端制裁下的巨大困难。比如澳大利亚这样的能源和农业大国,满足基本的食品需求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生活消费品和工业品的生产方面,则是他们极度欠缺的,会受到国际环境极端变化的很大影响。
豫省不仅仅是一个农业大省,而且还是一个工业大省,也是一个资源大省。正常年份生产的粮食和肉食数量,甚至能够供全省人民两年的消耗。
而涵盖日常消费品的轻工产业、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食品产业、化工水泥钢铁产品等基础工业、汽车矿山机械家电等大宗消费产业、石油煤炭电力光伏等能源产业,都有着良好的基础。
在合理的规划下,不单能满足全省1.2亿居民的需要外,还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向其他地区输出富裕产量的商品。
按照一个水缸的理论,在没有乌托邦社区建设之前的豫省,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的各种产品满足本身需求之外,同样也从省外输入和输出产品。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豫省还必须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的6000亿人民币,来基本维持全省的收支平衡(当然还有上缴中央的3000多亿国税部分,不过中央净投入也超过了3000亿元)。
整体情况还算不错的豫省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了这个管理层面和社会体系层面,可能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