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19世纪中叶,殖民教育逐步成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结构和管理模式,确立起了印度教育的现代体系,使得印度的教育获得了急速发展。这一时期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加大,还创建了一些高等教育学府,但总体上还是以私人办学为主,有力地普及了印度当地的教育。
总体看,尽管英国对于印度殖民统治总体上来说是灾难性的,但是它仍然推动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尤其是他们在印度教育领域做出的贡献,使印度文明迈向了现代化。
首先,促进了印度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那时能够接受教育的通常都是贵族或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之后,使他们具备了反封建反殖民的思想倾向,为后来印度的资产阶级民族改良运动奠定了基础。随着印度知识分子的不断增多,受压迫的程度不断加深,他们开始探索使国家改变落后贫穷面貌的方法,进行了一次次的改革活动,还建立了不少改革团体。他们还通过考试,进入到当时上层的统治阶级,逐步扩大了在政治方面的话语权,为印度民族的解放做了前期的准备。
小主,
其次,西方殖民教育宣扬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想,也使得在印度传统教育中的边缘者——女性,进入到受教育的范围之内,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这里开始逐步解放妇女的固有观念,逐步达到男女平等的理想。
三、独立至今印度的现代教育体制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始推行现代式教育,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得到提高。在中央设人力资源开发部,下设教育局,负责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协调高等教育和技术教育机构,维系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科研、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学拨款委员会负责高等教育的管理,协调高等教育发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分配高等教育经费。据2021-2022年印度教育部年报显示,印度女性识字率是64.63%,男性为80.88%。
1、普及中小学教育
由于印度长期受到种姓制度的统治,充满了等级歧视和性别歧视,导致受教育者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城乡结构不平衡,因此虽然政府当初颁布了《受教育权利法案》,却没能受到很好的成效。直到2001年,女性识字人数仅仅占比54.16%,城乡识字比例差居然达到了20%。
经过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打破了原来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今天比较完备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根据印度宪法规定,6-14周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
印度采用的是10+2+3学制,即基础教育10年,高中2年,大学本科3年。10年基础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无差别化教育,包括小学5年,高小3年,初中2年。因此,8年免费义务教育仅覆盖了初等教育阶段,没有包括中等教育阶段。
学前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3-5岁年龄的儿童可以交费上托儿所、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的知识,学习读写基础词汇。
小学教育(Primary Education)为义务教育:该阶段通常从6岁开始,包括1到5年级(有些邦可能延长到6年级)。小学教育着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包括数学、科学、语言、社会科学、体育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