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案(176)

开封府内,烛影摇红,夜色如墨。包拯端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正研究着一桩扑朔迷离的谋反案。此案关乎朝廷安危,已有多位朝中重臣莫名失踪,一时间人心惶惶。

“大人,南侠展昭求见。”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

包拯抬眼,目光如炬:“请。”

展昭身着一袭青衫,英姿飒爽,剑眉星目,踏入书房,拱手道:“大人,在下查得些线索,或有助破案。”

包拯放下手中案卷,神色凝重:“讲。”

“近日,城中传言,失踪重臣皆与一封神秘信件有关。此信,据说藏于京郊一处荒废的古庙中。”展昭语气沉稳,条理清晰。

包拯沉吟片刻,站起身来:“事不宜迟,明日一早,你我前往古庙探查。”

夜色渐深,开封府外,一黑衣人影悄然掠过,直奔京郊古庙。月光下,其身形矫健,轻功了得,正是江湖上神秘莫测的刺客——影子。

次日清晨,包拯与展昭策马直奔古庙。古庙荒废已久,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二人步入庙内,只觉一股阴森之气扑面而来。

“大人,此处似有不妥。”展昭警惕地环顾四周。

包拯点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处角落。突然,他发现了墙壁上的一处微不可察的刻痕,似是用剑尖所留。

“展护卫,你看。”包拯指向刻痕。

展昭凑近,仔细辨认:“这是……‘七’字?”

包拯沉吟:“七?莫非与七侠有关?”

正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王朝、马汉二人匆匆赶来。

“大人,不好了!师爷公孙策被不明人士掳走了!”王朝焦急道。

包拯脸色骤变:“何时?”

“半个时辰前,师爷刚离开府邸,便被一群黑衣人劫走。”马汉补充道。

包拯握紧拳头,目光如炬:“立刻全城搜捕,务必将公孙策安然救回!”

另一边,公孙策被囚于一处隐秘的地牢中,四周漆黑一片,唯有微弱的烛光摇曳。

公孙策靠着冰冷的石壁,心中思绪万千。他被绑缚着,但神智清醒,细细回忆着今日的异常。 他临出门前,曾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只写了一个“七”字,并附有一枚古钱币。这枚古钱币上,刻着极其细微的图案,他当时并未细看,如今想来,或许就是关键线索。

突然,牢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竟是影子!

公孙策心中一惊,却强作镇定:“影子?你为何要抓我?”

影子并未回答,只是将一枚与公孙策早先见过的相同的古钱币放在地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几行字,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公孙策借着微弱的烛光,艰难地辨认着羊皮纸上的内容:“七侠盟约,今晚子时,城南望月楼……”

影子冷冷地注视着公孙策,一言不发。待公孙策看完羊皮纸,影子便转身离去,留下公孙策一人在黑暗中沉思。 “七侠盟约……望月楼……”公孙策喃喃自语,心中隐隐约约猜到了些什么。七侠,并非江湖上那个有名的七侠,而是……七位失踪的朝臣!他们并非被杀,而是秘密参与了一个旨在推翻朝廷的阴谋!而这“七”字,正是这个阴谋的标志!

公孙策凭借自己超凡的智慧,迅速理清了思路。 这古钱币,是七位朝臣暗中联络的暗号。而影子,很可能也是这个阴谋集团的一员,将他抓来,并非为了杀他,而是为了让他亲眼目睹,并以此来威胁他。

他必须想办法逃脱,并阻止这个阴谋! 他试探着石壁,寻找着可逃脱之处。 就在这时,他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那是包拯和展昭他们追捕影子的声音!机会来了!

公孙策屏住呼吸,等待时机…… 他必须在包拯他们找到这里之前,找到逃脱的方法,并揭露这个隐藏在朝堂之下的巨大阴谋! 而这一切,都将指向那座荒废的古庙,以及那神秘的“七”字……

公孙策屏住呼吸,听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他再次仔细探查石壁,发现一块看似普通的石砖,却略微松动。他用尽全身力气,将那块石砖撬动,露出一个狭窄的缝隙。

这个缝隙,只够一个人侧身通过。公孙策忍着剧痛,慢慢地挤了过去,钻进了一个黑暗的通道。通道潮湿阴冷,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他摸索着前进,不知道这通道通向何处。

通道尽头,是一扇木门。公孙策轻轻推开木门,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废弃的柴房。他借着月光,看到柴房角落里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农具和衣物,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就在这时,他听到外面传来包拯的声音:“公孙先生!公孙先生!”

公孙策不敢耽搁,迅速翻过柴房后面的矮墙,消失在夜色中。他凭借对开封府的熟悉,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小路,朝着城南望月楼的方向奔去。

他必须赶在子时之前,阻止这个阴谋。他一边奔跑,一边思索着对策。七位失踪的朝臣,七枚古钱币,七侠盟约……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个阴谋,不仅仅是推翻朝廷,更可能涉及到更大的秘密,一个足以动摇整个大宋江山的秘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