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皇帝独掌大权

乾隆十年秋,那是一个金风送爽、却又暗藏风云变幻的季节。辅政大臣鄂尔泰,这位与张廷玉并肩齐驱、共同辅佐雍正皇帝的股肱之臣,因病溘然长逝,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未竟的事业。他的离世,不仅让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更悄然间打破了朝堂上原有的平衡。

鄂尔泰与张廷玉,自雍正皇帝在位时便是朝廷的两大支柱,他们一文一武,互为犄角,共同支撑着大清王朝的稳固与繁荣。然而,世事无常,鄂尔泰的突然病逝,使得原本稳固的权力格局出现了微妙的倾斜。

乾隆皇帝,这位年轻有为、雄心勃勃的帝王,对于鄂尔泰的去世,表面上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但内心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一变故,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皇权。他深知,鄂尔泰生前在朝中树大根深,党羽众多,若不及时加以整肃,恐将对自己未来的统治构成威胁。

于是,乾隆皇帝骤然发难,开始对与鄂尔泰关系密切的官员进行清查与打压。那些平日里与鄂尔泰交好的大臣们,此刻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深知,一旦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朝堂之上,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而压抑。大臣们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成为乾隆皇帝下一个打击的目标。而那些曾经与鄂尔泰有过交往的官员,更是如坐针毡,生怕一言一行被误解为对乾隆皇帝的不敬或是对鄂尔泰余党的同情。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中,整个朝廷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云所笼罩,人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揣测着乾隆皇帝的心思,试图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找到一条安全的出路。而张廷玉,这位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

张廷玉,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以其深厚的学识、稳健的政风和卓越的政绩,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望。然而,随着鄂尔泰的病逝和乾隆皇帝骤然发难,张廷玉也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对自己的不满与猜忌。

鄂尔泰的离世,不仅让朝中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让张廷玉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艰难。他深知,乾隆皇帝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人或事,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而自己作为三朝老臣,虽然功勋卓着,但也可能因此成为皇帝眼中的“眼中钉”。

在鄂尔泰入葬之后,张廷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告老还乡。他明白,此时的自己已无法再在朝中发挥太大的作用,而且继续留在朝中,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他向乾隆皇帝提出了辞呈,请求允许自己回归故里,安度晚年。

在提出辞呈的同时,张廷玉也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与敬意,并恳请皇帝能够留他一条命。他深知,自己的这一请求可能有些卑微,但在生死关头,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以求得一线生机。

乾隆皇帝对于张廷玉的辞呈,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考虑到张廷玉三朝老臣的身份和其在朝中的威望,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张廷玉得以全身而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上了平静而安逸的晚年生活。

对于朝中鄂尔泰与张廷玉两大势力的党羽,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如水,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深沉。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凝固,这两大势力盘根错节,各自为政,犹如两棵参天大树,根系交错,早已是皇帝心中难以拔除的一根刺。

皇帝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后宫的高位嫔妃,那是一群生活在权力边缘,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被权力所影响的女子。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其族人竟与鄂尔泰的余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皇帝心中暗自思量,富察氏一族,历来以忠诚着称,可如今,这忠诚似乎被权力的阴影所笼罩,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背后的深意。

然而,当皇帝的目光转向皇贵妃馨澜时,那份凝重与戒备瞬间化作了柔和与暖意。馨澜,佟佳氏一族的瑰宝,她的家族,低调而谦逊,如同那深山中的幽兰,不为世俗所染。靖国公宇麟,更是以身作则,教导子孙以礼待人,以诚处世。尤其是那调皮捣蛋的承旭,虽时常惹事生非,但在宇麟的严厉管教下,也逐渐学会了收敛与成长。

那日,阳光斜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光闪闪,却掩盖不住靖国公府内的一场“风波”。

承旭这只不知疲倦的“小皮猴”,又在府中掀起了一场“大闹天宫”的狂欢。他像一只灵巧的小鹿,在庭院中穿梭跳跃,左冲右突,仿佛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用不完的活力,誓要将这靖国公府搅得天翻地覆。

承旭,那个总是充满好奇心与活力的孩子,又因一时顽皮,触碰了靖国公宇麟的底线,被当场捉拿归案。承旭一见宇麟那威严的身影,顿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他试图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烁着无辜的光芒,向宇麟“卖萌求饶”。但宇麟可不吃这一套,他一把将承旭拎了起来,就像拎起一只调皮捣蛋的小鸡仔,毫不费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宇麟,这位一向以严谨着称的国公,面对承旭的屡教不改,终于忍无可忍,挥动手中的戒尺,一顿棍棒之下,承旭的哭声瞬间响彻云霄,仿佛连那街巷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青石板,都能感受到他那委屈而又无助的啼哭。

靖国公府,坐落在皇城根下,周围皆是皇亲国戚的府邸,与和亲王弘昼的府邸更是相距不远。这哭声,自然也引起了弘昼的注意。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这承旭,又惹事了?随即,他起身,缓步向靖国公府走去,打算亲自去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