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继后,意味着对国法与军法的公然挑战,是对那些为大清王朝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极大不公。他怕,他怕一旦庇护了继后,便会让满朝文武和大军心生寒意,觉得皇权可以徇私舞弊,国法军法不过是一纸空文。
毕竟,继后的亲弟弟犯下的,是谋害大军统帅的滔天大罪,这个罪名如同一块巨大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朝廷的上空,让整个国家为之震动,为之哗然。若皇帝选择袒护,那么他将如何面对那些为大清王朝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他们用生命扞卫国家的尊严与安宁,怎能容忍如此卑劣的行径?他又如何面对那些对国家忠心耿耿的百姓们?他们期待着公正与正义,期待着皇帝能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
他心中五味杂陈,思绪纷乱如麻。他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前,望着外面那漆黑的夜空,心中暗自思量。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那张坚毅而复杂的脸庞。他知道,他必须做出一个决断,一个既能维护国家法度,又能兼顾家族情感的决断。这个决断,将考验他的智慧与勇气,也将决定他作为皇帝的尊严与荣耀。
乾清宫外,皇室宗亲与满朝文武已跪了整整一日,阳光从晨曦微露到夕阳西下,再至夜幕降临,他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显得格外萧瑟与悲壮。石板路上,膝盖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那是他们对皇权的敬畏,也是对正义的执着。
皇帝坐在大殿之上,目光深邃而复杂,他凝视着殿外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继后如懿,那个曾经与他共赏月色、同品茶香的女子,此刻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陌生与失望。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皇贵妃馨澜的身影。那是一个坚毅而聪慧的女子,她深知自己的身份与责任,更懂得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此刻换成是馨澜,她定会毫不犹豫地走出后宫,以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与忠诚。她会脱下那象征身份的华丽头饰,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用自己的尊严与骄傲,换取朝廷的安宁与将士们的信任。
馨澜,那个总是温婉如水、明理懂事的女子,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关爱。她懂得,作为皇室的一员,她的每一个举动都关乎国家的颜面与稳定。所以,在面对家族的错误时,她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皇室的担当与正义。
而如懿,那个曾经与他心灵相通的女子,此刻却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迷雾所笼罩。她没有走出宫门,没有向天下人展示她的决心与勇气,只是默默地躲在深宫之中,任由外界的风波肆虐。皇帝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苦涩与愤怒,他失望,不仅仅是因为如懿的沉默,更是因为她似乎忘记了自己身为皇后的责任与担当。
“皇上,宗室亲贵与满朝文武已在宫外跪了一整天,再这样下去,只怕会伤了朝臣之心,也损了皇上的威望啊。”太监总管李玉看到皇帝对继后心有不满,他想着继后报复你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小心翼翼地提醒道,他的声音虽轻,却如同重锤一般敲打着皇帝的心房。
这时,乾清宫外突然传来一阵虚弱的咳嗽声,那咳嗽声细若游丝,却又清晰可闻,如同秋日里最后一片凋零的落叶,在寒风中无助地摇曳,带着无尽的凄凉与深深的无奈。众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循声望去,只见重伤未愈的靖国公宇麟,在侍从的搀扶下,如同风中残烛般踉跄地出现在乾清宫的门外。
“咳咳咳……”宇麟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连心肺都要咳出来,每一次咳嗽都伴随着身体的剧烈颤抖。然而,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烁着对皇帝的无限信任与深深尊重。他艰难地开口,声音虽微弱,却字字铿锵有力:“咳咳咳,都回去吧,……身为臣子,我们怎能如此逼迫皇上?……当今皇上英明神武,他自会给大军一个交代。”
小主,
靖国公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了寒冷的空气,照进了众人的心里。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坚定信任,也表达了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他深知,作为臣子,他们的职责是辅佐皇帝,而不是逼迫皇帝做出违背良心的决定。这份忠诚与担当,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靖国公的话语虽轻,却如同春日惊雷,狠狠地敲在了众人的心上。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试图以人数优势迫使皇帝妥协的皇室宗亲和朝臣们,此刻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羞愧难当的神色。他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震慑,心中那股嚣张的气焰瞬间熄灭。
宇麟的声音虽然微弱而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如同千斤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众人的心上。朝臣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愕与不安。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些过激了,不仅给皇帝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也严重损害了朝臣的形象与尊严。
随着靖国公的话语落下,满朝文武和皇室宗亲纷纷投去敬畏的目光。他们知道,靖国公不仅是皇帝的师父,更是国家的重臣,他的话语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众人的心田,让他们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