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秦国守护神:蒙恬苍云甲

第7件产品和第8件产品紧挨在一起也是秦朝名将蒙恬之物——苍云甲,他的眼镜突然闪过一丝微光,紧接着,一段信息如潮水般涌入脑海。穿越了两千年的故事展现在脑海。虽历经坎坷,却给后人留下可借鉴的精神财富。

而这苍云甲的主人,正是秦朝名将蒙恬。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其祖父蒙骜从齐国到秦国,官至上卿。父亲蒙武是秦国列将,曾与王翦一同攻楚,大败楚军并杀死项燕,后又俘虏楚王。

蒙恬早年做过狱讼记录工作,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秦始皇二十一年,他随李信攻楚,虽李信军最终失败,但蒙恬在作战中也有一定表现。彼时,在营帐中,蒙恬曾对李信进言:“将军,楚地广袤,敌军狡诈,我军不可冒进,当稳扎稳打,先探清敌军虚实。此去楚地,山水交错,林密路险,若贸然深入,恐遭敌军埋伏,还请将军三思啊。”李信却不以为然,手按剑柄,傲然道:“蒙恬,你莫要胆怯,我军士气正盛,直捣黄龙便可。如今我大秦虎狼之师,何惧楚地小儿?若如此瞻前顾后,何时方能成就大业?”蒙恬还欲再劝,李信却挥挥手,不再听他言语。结果,兵败而归。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因功被授予内史官职。凯旋回朝,秦始皇亲自召见,问道:“蒙恬,你此次攻齐,所用何策?”蒙恬恭敬回道:“陛下,臣先以疑兵之计迷惑齐军,于齐军阵前广布旗帜,多设营帐,佯装我大军主力在此。而后集中精锐,趁齐军慌乱之际,攻其要害,齐军便土崩瓦解。此乃臣借鉴兵书,结合齐军虚实所定之策。”秦始皇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卿此举甚妙,有勇有谋,不负朕望。”

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四十四个县。出征前,蒙恬与副将说道:“匈奴来势汹汹,其骑兵风驰电掣,机动性极强,但我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将其击退,保我大秦边疆安宁。我等此去,虽面临强敌,然我大秦儿郎岂有退缩之理?必当以热血铸就边疆之固。”副将抱拳应道:“将军所言极是,末将愿追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秦军行至一处山谷,前方探马回报有匈奴小股部队出没。蒙恬沉思片刻,下令道:“派出一支轻骑,绕至敌军后方,截断其退路。其余将士,随我列阵迎敌,不可慌乱。”待与匈奴军队遭遇,匈奴首领见秦军阵容严整,心中略有忌惮,但仍想试探,便大声喝道:“秦军小儿,敢来我匈奴之地,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蒙恬冷笑一声:“尔等蛮夷,侵扰我大秦边疆,今日便是你们的覆灭之时。”言罢,先以步兵方阵稳住阵脚,抵御匈奴骑兵的冲击,随后果断派出精锐骑兵从两翼包抄,切断匈奴军队的退路。秦军将士在蒙恬的指挥下,个个奋勇当先,喊杀声震天动地。匈奴骑兵从未遇见过如此顽强且战术多变的秦军,一时间阵脚大乱,纷纷溃败而逃。蒙恬乘胜追击,一路收复失地,将匈奴逐出了阴山以南的大片土地。

此役大捷,蒙恬之名威震北疆。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深知匈奴虽败,但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北疆的边患问题,蒙恬向秦始皇建议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以抵御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欣然应允,并任命蒙恬为主持修筑长城的统帅。

修筑长城,乃是一项浩瀚而艰巨的工程。蒙恬亲自勘察地形,规划线路,带领着数十万民夫与士兵,风餐露宿,日夜劳作。在修筑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与挑战。崇山峻岭之间,运输物资极为不便,许多民夫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生命。有工匠面露难色地对蒙恬说:“将军,此工程浩大,山高路险,这巨石如何运上山巅?又如何在这峭壁之上修筑城墙?恐难以完成啊。”蒙恬则目光坚定,环视众人道:“此乃国之大事,虽艰难险阻,亦不可退缩。我等齐心协力,必能功成。今日之苦累,是为了大秦万世之安宁,为了北疆百姓不再受匈奴侵扰。哪怕是肩挑背扛,一寸一寸,也要将长城建起!”众人受其鼓舞,齐声高呼:“定不负将军所望!”

秦始皇三十五年,蒙恬负责开通从九原到云阳的秦直道,虽修建数年未完工,但这条大道截断山脉、填塞峡谷,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被誉为“千古第一道”。当时,有工匠担忧:“将军,这秦直道要穿越诸多险峻山岭,工程难度极大,材料运输也极为困难,且天气多变,不知何时方能竣工啊。”蒙恬鼓励道:“诸君莫要气馁,困难虽多,然我大秦之人力物力亦非等闲。只要我们合理规划,善用民力,定能克服。此道若成,我大秦北疆与内地之联系将更为紧密,无论是军事调动还是物资运输,皆可事半功倍。”

小主,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李斯、胡亥密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并欲置扶苏和蒙恬于死地。扶苏自杀,蒙恬被囚禁。狱中,蒙恬长叹:“我蒙氏三代为秦,忠心耿耿,南征北战,为大秦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却遭此奸人陷害,天理何在?陛下啊,您为何不听信忠言,落得如此局面?”狱卒在旁,亦微微叹息,却不敢多言。

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蒙骜乃是秦朝赫赫有名的将领,为大秦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蒙恬自幼便对军事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接受着极为严格且系统的军事教育。

年少时的蒙恬,在父亲蒙骜的悉心教导下,熟读兵书,研习战术。他不仅精通各种兵器的使用,更对排兵布阵有着独特的见解。常常在庭院中,以石子为兵,模拟战场,推演战局,其聪慧与谋略引得家中长辈啧啧称奇,众人皆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蒙骜看着蒙恬演练,不时点头称赞:“恬儿,此阵布局精妙,若遇敌军,可攻可守。然战场形势多变,还需多思多练,方能应对自如。”蒙恬恭敬应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定当不断磨砺,不负父亲期望。”

及冠之后,蒙恬投身军旅,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果敢的作战风格,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恰逢秦朝统一六国之战进入关键时期,蒙恬随大军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次惨烈战役。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猛无畏,如同一头出山猛虎,令敌军闻风丧胆。其用兵如神,常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为大秦的统一大业立下赫赫战功。在一场战役前,蒙恬召集众将士,拔剑高呼:“今日之战,关乎大秦命运,我等当以死相拼,为陛下争光,为大秦荣耀而战!”众将士热血沸腾,齐声呐喊:“愿随将军,死战到底!”

秦朝统一六国后,天下初定,但北方边境却并不安宁。匈奴趁中原战乱之际,不断侵扰大秦北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疆百姓苦不堪言。秦始皇嬴政龙颜大怒,决意派遣大军北击匈奴,以保北疆安宁。蒙恬,这位年轻而杰出的将领,受命于危难之际,肩负起了抵御匈奴、收复失地的重任。

在北疆的军营之中,蒙恬的生活与士兵们紧密相连。每日晨曦初露,蒙恬便会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同出操。校场上,他亲自示范各种兵器的精妙用法,长枪在他手中犹如蛟龙出海,每一式都虎虎生风,边示范边讲解:“此枪法,刺出要迅猛有力,回防要及时敏捷,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短剑挥舞,似灵蛇吐信,寒光闪烁间尽显凌厉。士兵们目不转睛地学习,对将军的高超武艺钦佩不已,不时有士兵赞叹:“将军真乃神人也,我等若能学得将军一二,便可在战场上多几分胜算。”

操演完毕,便是紧张的军事训练。蒙恬将士兵们分成小队,模拟各种战斗场景,有山地作战、平原遭遇战、夜袭与反夜袭等等。他穿梭于各小队之间,耐心地指导战术运用,指出不足之处并亲自示范改进之法。“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唯有冷静应对,灵活运用战术,方能克敌制胜。你们看,此山地作战,若敌军居高临下,不可盲目强攻,当先寻找隐蔽之处,再伺机而动。”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校场之上。

训练间隙,蒙恬也不忘关心士兵的生活。他会走进营帐,查看士兵们的饮食起居。若发现有士兵受伤或生病,他会立刻招来军医,悉心询问病情,叮嘱军医务必全力救治。有一次,一名年轻的士兵在训练中扭伤了脚踝,蒙恬亲自为他敷上草药,还安慰道:“小子,别担心,好好养伤,伤愈后又是一条好汉,北疆还需要你守护。我大秦的安宁,离不开每一位将士的付出,你今日之苦,他日必成荣耀。”那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伤好后定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答将军的厚爱。

夜晚,当明月高悬,蒙恬常常会在营帐中秉烛研究兵书。他深知,军事知识如浩瀚星空,学无止境。身边的副将有时会劝他早些休息,他却总是微笑着说:“匈奴未灭,我怎能懈怠。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今日多读一页书,明日战场上便多一分胜算。”在研究之余,他也会与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商讨军情。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蒙恬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想法,然后综合分析,制定出最为合适的战略计划。一位将领提出:“将军,我以为可在边境多设烽火台,以便及时传递军情。”蒙恬思索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好,可与长城防御相辅相成,如此一来,我军便能更快察觉敌军动向,提前做好应对。”

在蒙恬的治理下,北疆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与繁荣,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从事农耕与畜牧。蒙恬的名字,成为了北疆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的事迹,也被后人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