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一举歼之

徐猛闻言,满脸惊愕,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之事:“这…这怎么可能?他们之中有妖魔?”他的声音虽小,却难掩震惊。

宋拓则显得更加冷静,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商队的每一个角落,却并未发现明显的妖气波动。他沉吟片刻,道:“不论真假,我们且跟随这支队伍,静待时机。妖魔若真存在,必会露出马脚,到时一举歼之。”

随着罗老七的一声令下,商队缓缓启动,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穿梭在积雪覆盖的山路之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忐忑,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关于勇气、智慧与生死较量的故事,正悄然拉开序幕……

在夕阳的余晖下,宋拓与薛漾、徐猛如同被遗忘的影子,悄然游离于商队边缘。他们并非刻意游离于人群之外,而是因为一场未竟的交易——缺少护商师的金币,让他们成了这漫漫旅途中无名的守望者。

罗老七的背影拉长在沙土路上,偶尔的回首,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随即化作嘴角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转身继续与身旁那位年轻女子调笑,仿佛他们的世界与这队伍的沉重截然不同。

宋拓的目光如同鹰隼,穿梭于商队每一张面孔间,他的灵力在周身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却未能捕捉到任何妖邪的气息,这让他心中不禁泛起涟漪。“难道,妖魔的伪装已至此等境界?”他心中暗忖,首次施展的“察气觅魔”之术显得如此无力。

薛漾则显得胸有成竹,她的眼神透露出历经风霜后的睿智与坚定。“妖气无形,却能循迹而查。它,必藏于斯。”她的话语简短而有力,指向了一个更为深远的线索。“记得吗?那妖物在出发前的小动作,正是那刻,我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波动,方向,正是靠近那位身形魁梧的旅人。”

宋拓闻言,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牵引至罗老七身后的一对看似平凡的父女身上,但旋即又自我否定:“他们?可为何我感知中,那妖魔是一袭黑衣,而这对父女并无此特征。”他的疑惑如同迷雾,笼罩在心头。

薛漾轻轻摇头,眼神掠过那对父女,最终定格在队伍中段,那里,三个客商正缓缓前行。一位正费力地吆喝着不听话的驴车,车上的破旧木板随着每一次颠簸发出吱嘎声响;另一位则低着头,手指在包裹间穿梭,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盘点;

还有一位,面容沧桑,眼神在四周游移,不时与周遭的旅人交换着温暖的笑容。这三人均着黑衣,却各具特色,与宋拓记忆中那整齐划一的黑影大相径庭。

“非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所在的位置。”薛漾轻声解释,“妖魔狡猾,或许已借由某种手段,在行进间转移了方位,而我们所追寻的,正是这股力量留下的痕迹。”

宋拓闻言,再次聚焦,他试图在三个黑衣客商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中寻找答案。那赶车的,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眼底闪过一抹不属于凡尘的幽光;

点算包裹的,手指间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那位看似闲聊的,每一次回头,都似乎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无形的存在交流。

在这看似平常的旅途中,一场关于智慧与勇气、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序幕。在幽深蜿蜒的山路上,夜色如同一位神秘的画师,悄然为这片古老的大地披上了一层深邃的蓝紫色纱幔。

薛漾的目光穿梭于前方三位行者的身影之间,他们的装束各具特色:第一位,背包鼓鼓,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与故事;

第二位,虽无过多负累,却身着一袭破旧的黑衣,补丁如同星辰点缀,记录着旅途的艰辛与风霜;而第三位,则是沉默的守护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不屈与坚定。

“妖气之源,定在他们三人之中。”薛漾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是在对风低语,又似是对自己内心的确认。

徐猛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虽对宋拓的信仰抱有疑虑,但那份对挚友的信任让他选择了沉默与跟随。他暗暗发誓,除非亲眼见证那超自然的存在,否则绝不轻信妖魔之说,更不愿轻易接受表哥张琰离世的残酷现实。

随着罗老七这位经验丰富的护商师引领,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初春的寒意并未完全退去,夜幕提前降临,给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安。

“前方山坳,乃是我们今晚的避风港。”罗老七的声音带着几分豪爽与温暖,他的方言如同山间清泉,为这疲惫的旅途带来一丝慰藉。他细心地安排着一切,确保每位商旅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当队伍逐渐靠近那片被山坳温柔环抱的休憩之地时,宋拓的双眼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是对真相的渴望,也是对未知的探索。然而,罗老七却如同一位忠诚的守门人,拦在了他们三人面前,用他那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告着这片土地的规则。

“此地,非商队成员不得入内。”罗老七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决,仿佛是在守护着一个古老的秘密。

徐猛闻言,心中怒火中烧,他出身名门,何时受过如此待遇?他大步流星,逼近罗老七,犀首剑柄在掌心微微颤动,仿佛随时准备出鞘:“哼,规矩?在这荒山野岭,我就是规矩!”

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剑拔弩张之际,罗老七却只是淡然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徐猛身份的敬畏,也有对自己职责的坚守:“年轻人,规矩就是规矩,无论你是谁,都不能例外。不过,这山野广阔,总有你们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