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正津津有味地看着那本闻名遐迩的《红楼梦》,书中所描绘的情节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此时,故事中的贾雨村正绞尽脑汁地想要向忠顺王爷献殷勤、表忠心呢!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贾雨村终于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主动请缨去查抄江南甄家和史家寄存在贾家的那些财宝。若是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并将所有财宝都献给忠顺王爷,想必一定能得到王爷的赏识与重用,从而让自己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博得个头功也未可知啊!
于是乎,贾雨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兴冲冲地带着手下人前去执行这个重要任务。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个装满宝物的箱子,心中充满了兴奋与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荣华富贵正在向自己招手。
可是,当贾雨村命令人打开其中一个看起来颇为神秘的皮箱时,他脸上原本洋溢着的笑容瞬间凝固住了。因为呈现在他眼前的并非想象中的金银珠宝或者奇珍异宝,而是一沓沓厚厚的、数都数不清的当票!望着这些毫无价值可言的纸片,贾雨村只觉得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想当初,贾雨村受林如海之托,肩负起护送其爱女林黛玉从扬州一路平安抵达京城的重任。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但好在最终还是不辱使命,成功地将林黛玉安然无恙地护送至贾府。贾政见此情形,自然是出于礼节而对贾雨村百般感谢,再加上还有林如海亲笔书写的推荐信,更是让贾政对贾雨村另眼相待。在贾政的大力斡旋之下,贾雨村得以重新踏入官场,并且从此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官职也是越升越高。
可如今,眼看着到手的功劳就要变成泡影,贾雨村怎能不感到愤怒与懊恼呢?他原以为这次查抄行动会成为自己飞黄腾达的契机,却没料到竟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当中,贾雨村因其祖上世代为官,自幼便耳濡目染,体内流淌着官宦世家的血液,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当官气质。不仅如此,他本人更是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绝非那些只知吟风弄月的寻常文人墨客可比。也正因如此,贾政秉持着“五百年前本是一家”的理念,将贾雨村视为自家亲人般对待,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着家中的种种琐事以及家长里短,目的便是为自己日后的人生道路预留一条后路。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表面上文质彬彬的贾雨村实际上却是一个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之徒。平日里,他总是深藏不露,以一副假仁假义的面孔示人,犹如一只狡猾的笑面虎,让人难以察觉其真实面目。就在贾家遭受他人弹劾之际,皇帝派遣忠顺王爷前来彻查此事。关键时刻,贾雨村那狡黠的头脑瞬间转动起来,心中暗喜:这不正是我攀附权贵、飞黄腾达的绝佳机会吗?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奔向忠顺王爷处,表示愿效犬马之劳,并将自己所知有关贾府的诸多事宜加油添醋、绘声绘色地呈报上去。
此时的贾雨村心想,如果能够成功找出甄家和史家藏匿于贾府之中的财宝,并将其进献给忠顺王爷,那无疑将会立下一桩惊天动地的大功!可当他亲眼目睹贾府被查抄时并未搜出多少价值连城之物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怒火,同时深感失望透顶。要知道,江南的甄家和贾家乃是多年的至交好友,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想当年,贾家曾在甄家寄存了整整五万两白银呢!足见两家关系的确不一般。
后来贾家立下赫赫功勋,承蒙圣上隆恩,阖家老小迁至天子脚下定居。然而,那甄家却始终居于金陵城中。
怎奈世事无常,命运多舛,甄家竟遭逢大难,惨遭查抄。在此危急关头,甄家未雨绸缪,于被抄之前将家中诸多珍贵之物装入数辆大车之中,并秘密运至贾府存放。毕竟,史家乃史太君(即老太太)的娘家,如此一来,这贵重物品存于贾府便显得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了。
岂料,贾府虽看似繁荣昌盛、富贵逼人,但实则早已如那百足之虫,虽死而不僵。表面上依旧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内里却腐朽不堪,尽是败絮其中。尤其在后期,为了修筑那规模宏大、奢华至极的大观园,贾府几乎耗尽家财。不仅如此,此后为探听元妃在宫中的消息,又需向宫里太监频频送礼打点;再后来,贾政因事被人参劾,贾琏为替父亲求情脱罪,更是四处奔走,上下疏通关系,这一笔笔开销皆非小数目。
更为甚者,身为贾府“总经理”的王熙凤精明强干、心机深沉,她利用职权之便,大肆损公肥私,致使贾府亏空严重。可与此同时,她自己的荷包倒是日益鼓胀起来。
如今,府内处处需要用钱,真可谓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面对这般困局,该如何是好呢?于是乎,王熙凤心生一计,决定瞒着贾府的太太和老爷们,暗中打起了甄家所寄存财物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