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事实胜于雄辩

“这张是前不久在庐山附近的临安市收来的。”

“下面这张是项王县,离黄河虎口不到二十公里的一个小县城。”

接着,小吴拿出手机,翻出保存的三百多张字迹给馆长看。

馆长越看越震惊。

“如果你们目前只有这几幅字画,我或许会认为这是李白的真迹。”

“但这么多字迹现世,从理论上讲,不可能是李白的。”

“我们先不下结论,你们跟我来。”

博物馆馆长转身走了两步,立刻回头,小心翼翼地将桌上的字迹卷起,抱在怀里。

他带着院长和小吴穿过两三个长廊,来到博物馆后门。

上前,前方有个消毒间,工作人员已准备好三件类似雨衣的防护服。

在接触文物前,所有人都必须穿上这些衣服,消毒并戴上白手套才能触碰文物,这是规定。

大约十五分钟后,他们三人站在一幅字迹前。

博物馆馆长打开旁边的灯。这里几乎一片昏暗,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让文物见光。

小吴感慨地看着身边的字画。他知道其中任何一幅在市场上都能卖出天价,这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无出其右。

近年来,国家日益强盛,国民对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十几年前,有些人还认为,还好那些曾在国内的文物被外国占有,至少它们能在外国博物馆中保存下来。

但现在,华夏,才是华夏文物应有的归宿。

小吴感慨万分,但院长和博物馆馆长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面前那张黄底黑字的字迹上。

这宣纸的加工方式是唐朝常用的熟宣,涂有明矾,纸质较硬,便于保存。

故宫博物馆馆长摊开手中的一幅字迹,用放大镜反复比对。

小吴在此期间感到无聊,只能盯着馆长和院长的背影发呆,聆听他们不时发出的声音。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