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收复中华

“后世学者对于永乐大帝五征漠北之举,虽认可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批评其好战心态,劳民伤财,导致国家财政空虚,此举并不可取。”

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刃,直刺朱棣的心窝。原本英姿勃发的他,脸色立刻变得阴郁,眼中闪烁着如同乌云蔽日般的黯淡光芒。若是换作他人说出这样的话,恐怕早已被他下令处决全家,就如同当年在应天府奉天殿前诛杀方孝孺那样。

但他明白,这话出自苏晨之口,分量自然不同,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仿佛喉咙被什么东西梗住一般,无法呼吸。

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后世子孙竟会如此评价自己。

朱棣回首望去,只见身后数十万大军。他们中有多少人长眠在这远离故乡的荒芜草原上。又想到皇宫内日夜为军费操劳的太子,以及那些因沉重赋税而仅能勉强维持温饱的百姓们。

或许,这就是后世之人如此评价自己的原因吧。

然而就在此刻,苏晨神情未变,接着说道:

“然而,永乐大帝奠定的大明基业,铸就了大明的民族脊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历代帝王无人能出其右。”

“陛下,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您选择的道路,向来没有回头路可走。”

此刻,雨滴开始落下,点滴雨水洒落在朱棣暗金色的铠甲上,浸湿了他身后那件暗红色的披风。

他凝视着远处的长城,忽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苏先生,您应该知道,历朝历代都在修建长城,唯独在我永乐年间,未曾添砖加瓦,这其中的原因,您可知晓?”

苏晨听罢,眼中闪过一丝领悟。

朱棣并未等待他的回答,便继续说道:

“刚才你说,天子守国门,我不认同!”

此刻,永乐大帝的威严气息瞬间弥漫整个办公室,他那孤傲的眼神中充满了至死不渝的执着。

“国门在哪里?是长城吗?那简直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