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他欲言又止之际,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及侍卫的禀报声。
“报!”
闻声,众人纷纷转移视线,苏晨也不例外,朝声音来源处望去。一名佩刀侍卫疾驰下马,跪地禀告:
“启禀皇上,鞑靼部大汗率领使节团前来拜见!”
朱棣听罢,眉毛一挑,略感意外:“这次鞑靼部竟然没有逃,真是出乎预料。”
随后,他果断下令:“宣!”
“遵命!”侍卫立刻跃马而去,传达皇上的旨意。
片刻之后,中央会议室里,各将领齐聚一堂,苏晨也在场旁观。朱棣坐在主席位上,威严而不怒自威。
此时,一位身穿胡服的鞑靼部大汗低头行礼,站在下方。
“下跪者何人?”朱棣端起一杯茶,语气犀利地问道,甚至未曾正眼看对方一眼。
鞑靼部大汗眼中闪过一丝屈辱,但他仍咬紧牙关回答:
“鞑靼部,拖拖木大汗,参见大皇帝陛下。此次来访,意在化干戈为玉帛。若大皇帝陛下愿意撤军,鞑靼部愿以后尊奉大明为上,每年进贡。”
按理说,面对朱棣多次北伐的教训,鞑靼部通常会选择避其锋芒,落荒而逃。然而这一次,一方面,他们认为朱棣已步入暮年,实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与其他部落,如瓦剌、阿鲁台等结成了同盟。若大明肯退兵,对他们而言自然万事大吉;即便要开战,他们也并不惧怕。
听到这些,朱棣手中茶杯一顿,首次抬眼直视鞑靼部大汗,冷冷地吐出两个字:“退兵?”
这两个字虽轻,却如同寒风刺骨,直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