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起先以为后人不舍他的离世,而在呼唤他。他努力地睁开十分疲惫的双眼,却发现房中空空如也,也没见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正在张志强狐疑之时,他又听见有人在耳边对他说道:
“张志强,你已经身陷红尘中太久了。你现在闲上眼,跟我走吧!红粉佳人,百年后都是冢中枯骨,无须太多儿女私情,你难道忘了你当初来地球的使命吗?”渐渐地,张志强听话地闭上了双眼,他顿时感觉到他的身体飘浮了起来,而且越来越高,速度也越来越快,耳边的风声呼呼作响……
话说张志强从扎基寺出来后,他在回去的路上,与梅朵姑娘相约一起回家的路口,还没有到相约的时间。张志强就近在八角街逛了起来,他还有意避开梅朵姑娘家的那一条街,以防被她的爷爷他自己的结拜大哥发现了他和他的孙女并不团结的现状了。
每次他们俩一起有说有笑地兴高采烈回家来,全是他们俩有意装扮的。因为梅朵姑娘的家就在八角街上,而张志强又在她的家住了好多天。因此八角街上一些好玩的去处,张志强早已游了个遍。因此,他就在八角街上百无聊赖地闲逛着,等待着梅朵姑娘地出现,好相约一起回去了。
不知不觉中,张志强逛得有些累了,他决定先去王婆家的小茶馆喝杯茶去。顺便听听她的“白话”,也有另一番乐趣的。原来王婆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寡妇,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嫁往外地。她平时就摆了个茶水摊儿,加上女儿补贴一些家用,她又无灾无病,小日子也过得蛮舒服的。
王婆平时没事儿,她也爱坐在茶客当中,听取南来北往的客人说起一些奇闻异事儿。你别看王婆识字不多,但她口述的能力很强。只要是别人讲过的好故事儿,她都能八九不离十地给叙述出来。每每没有客人高谈阔论,冷了场的时候。王婆就真是应验了这样的一句俗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她就会自告奋勇地大讲特讲她之前听来的好故事和奇闻异事了。以此来招搅茶客,多卖几杯清茶了。
要说王婆没卖什么高级的茶水,茶点也就是那么地老三样(手抓羊肉,酥油糌粑糕,藏族酥酪糕。)顶多是客人指名道姓要什么好的糕点,她就会屁颠屁颠地去代为购买,再加些脚力钱,转卖给需要的客人。要说王婆的小茶馆不怎么高级,达官贵人是不屑去的。但是王婆斟茶的技术倒是很有看头,什么 如“高山流水”,“苏秦背剑”等等高难动作,她都会做得干净利落,行云流水般地很见功底儿。
而且还加上王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儿,转述的故事,奇闻异事儿也保住了原叙述人的“原汁原味”儿,有时甚至于更加地逼真,活灵活现了,很是招人喜欢。因此,王婆的小茶馆一般都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因为三教九流的人物儿,有事儿没事儿都爱上王婆小茶馆坐一坐,看一看,听一听了。
原来王婆小时候家里穷,加上她的父母又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结果她的一个大哥和一个小弟读了很多的书。她和她的姐姐都是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回家了。她的姐姐排行老二,她自己是老三,下面还有一妹和一个小弟。她的妹妹总算小学毕了业,但父母也没让她继续读书。她们家的书,全给大哥与小弟读光了。
王婆的大哥还考上了大学,当年轰动了附近的十里八乡的乡民了。小弟也上了高中,没有考上大学就去参加了工作,直接顶替了老爸的班儿。原来王婆的家是个半边户,就是父母有一人参加了工作,另一个人也是务农的家庭了。那时候一般都是男的在外工作,女的在家务农带孩子。
其实王婆本姓不姓王,王姓是她短命丈夫的姓氏。她本来姓什么,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张志强是王婆小茶馆的常客,又因为他出手大方,给的小费特别多。因此王婆对他格外高看一眼,从而在他面前唠叨几句有关她身世上的事儿。
原来王婆本姓马,大名就叫“马蹄莲”,一个很普普通通的名字。她也不是拉萨土生土长的人,她与她短命的丈夫都是四川成都人。二人本来来拉萨布达拉宫游玩的,见拉萨市朝圣礼拜的人多,因此就留下来开了个小茶馆。不承想马老板缘薄福浅,他竟然因为水土不服染上了暗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上那时候他们夫妻二都很年轻,马蹄莲还真如一朵盛开的马蹄莲。诱得她死鬼老公有事无事儿尽着自己地嗜好尽情地开采,不久就把身子骨儿给掏空儿,又因水土不服就一命呜呼了。
王婆说到自己的伤心事儿,她并没有多大地痛心,她反而咯咯地笑着自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