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门一方的大将,大战未开启就已身先士卒闯入敌阵,会令敌军出现三类想法,一种是莽撞之人的擒贼先擒王态度,只需要尽快将王楚拿下,战事便可轻松许多。
再一种则是保守之人的担忧心理,怕其中有诈,不想门下弟子白白送死,不敢贸然行动。
最后一种则是观望态度,先按兵不动,利用莽撞之人进行试探,只要有机会擒住王楚,他们必然也会顶上去,而见势不妙,他们只会紧紧围绕在大部队附近。
鲁莽之人不在王楚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人容易利用,构不成多大的威胁,他的计划就是针对后两种人的,他们才是武门最大的威胁。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连王楚本人事先都不知道,他给塔亚克三位预留空间薄弱点、秘境封锁、阵台压制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在海水中也出现了几处自发形成的空间薄弱点,容易被元力影响而开启,而且直通秘境内部。
在先前同盟军安排的水下探查修士误入其中出现在在秘境内部时他才发现这一隐患,经过试探,发现如果要填补,就必须把浮台水下预留的薄弱点一并封堵,这对计划执行虽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难免存在变故隐患。
于是他在秘境内标记了那几处空间薄弱点的位置,派遣兵力驻守,一旦再有敌军误入,那就优先击杀。
而这一安排造成的后果,就是同盟军两位半神和数目不明的修士失踪带来的警惕,鲁莽之辈也不敢轻易莽撞了,甚至敌军还因此进一步加强了防御。
后续的发展,王楚也没法预料,只能静观其变,随机应变。
直到伏雷真君的出现,这是一个绝佳的利用项,可以利用他脱离敌军大部队的视线,而且因为他,敌军部分人的士气也遭受了冲击。
王楚脱离小队后,只凭剩余六人,很难把敌军搅的天翻地覆,甚至还会被主要针对,也能刺激部分观望者加入战斗,兵力继续分散。
在同盟军众人心中,伏雷真君如今已经极其强大,不可硬撼,就算是他王楚也要费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