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听闻两位长辈的对话,我方知爷爷也当过兵,而且还是东北军张作霖大帅麾下的警卫副官。何军长提及几个老战友的名字,他们来自原东北军,爷爷居然全都认识,其中一人居然还是爷爷当年的老部下。远亲不如战友,车上的气氛立即活跃了许多。爷爷口若悬河般讲起了直奉大战,全车人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车辆就到了位于北陵大街的辽宁省军区正门前。
门口卫兵看了看车牌,又仔细辨认了一下司机,马上示意放行,车辆行驶到一栋老式建筑门口停了下来。
建筑物并没有什么标志,只在四层醒目处书有四个大红字:奋发图强。爷爷指着那四个字道:“原来那里是四个银光闪闪的大字,汉卿北楼。”接着爷爷如数家珍般讲解道:“这是东大的第二批建筑,和对面的汉卿南楼同时竣工于民国一十八年九月底,是少帅捐资兴建的,北楼总建筑面积4555平方米,南楼4589平方米。原来的设计比这豪华多了,说是什么西洋的巴洛克风格,因为资金和时间所限,修改成现在这个模样。法学院在北楼上课,南楼是文学院。”
爷爷快步进入大门,甩开了随同的卫兵,自言自语般指着走廊旁的房间:“这是教室,那是办公室,地下室怎么不让进了?”何军长忙道:“前辈,地下室现在是机要室,没有通行证不让进。”
我们四人边走边聊,不到半小时就逛完了汉卿北楼和汉卿南楼的各三层建筑。
回到楼下,看到一位静候多时的卫兵。卫兵将一张纸双手递给何军长:“首长,省政府大院已经打好招呼,这是特别通行证。”
省政府大院中最大的建筑当属理工大楼,据爷爷介绍,它是东北大学的首批建筑之一,由德国着名建筑师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7544平方米,俗称“大白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一行四人进入大厅,大厅高度有三层楼高,正上方设有一个大型采光穹顶,大厅的内墙和地面铺设的全是大理石,偶有破损。地面一片狼藉,基本全是撕下来的大字报。
爷爷见状摇摇头感叹道:“败家玩意儿,这可是当时沈阳造价最高的建筑,现在弄成这样!”
走到图书馆楼下,爷爷说:“这是东北大学最后竣工的建筑,当时正值战乱,经费紧张,大帅咬牙拨出巨款,并说,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怎么能叫大学?”
何军长问道:“昨晚听王老师说,当年您负责整个工程?”